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浙大加持,云和雪梨开启“新国潮”探索

  本报讯  8月1日,“智汇云梨 播动未来”云和雪梨产业提升研讨会暨“梨某某”品牌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云和雪梨,可以说是“大有来头”,其栽培历史已经超过560年,至今仍有500多株百年古梨树存活,平均单果重750克以上,单个雪梨最重有5斤多,被誉为“中华名果”,是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近年来,云和县把云和雪梨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打造,实施创新集成发展三年行动,新增种植面积1万亩,目前规模已达2.2万亩、产量6000多吨、一产产值近2亿元。

  去年,云和县牵手浙江大学,成就了一次“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双向奔赴,更成为云和雪梨破茧成蝶的关键一跃。

  一年多来,在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刘东红团队攻坚下,双方合作突破了10余项技术瓶颈,将一颗颗清脆鲜甜的雪梨衍变成了清爽解渴的气泡果汁、独具风味的精酿啤酒、滋补养生的清润膏等10余款新品,云和雪梨开始了从“土特产”向“新国潮”跨越的精彩探索。

  当天,浙江大学—云和雪梨产业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梨某某”品牌正式发布。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梨某某”线上直播活动中,云和县农业农村局和云和县农旅投公司负责人轮流进入直播间与网友互动,解答了“产品功效”“适用人群”等核心问题,直播期间累计观看量突破百万人次,GMV突破1000万元,带动预售订单量突破10万单。

  云和县委书记李忠伟表示,产业联合研究中心和“梨某某”品牌的发布,既是云和与浙江大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崭新起点,又是云和雪梨迈向“科技赋能+品牌升级+数字营销”全链条革新的里程碑,更饱含着云和县对“一颗雪梨的N种可能”的不懈努力与殷切期望。

  本次活动由云和县政府、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主办,云和县农业农村局、云和县农旅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协办,浙大控股集团所属浙江浙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通讯员  金珊珊  汤恒迅  李玉琪  本报记者  李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