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全链条解决企业难题
浙江打造机器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会上,浙江省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浙江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启动建设。
据悉,浙江省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将联合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实施专利导航工程,推动高价值专利前瞻布局,推进产业专利池运营、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金种子”企业孵化和专利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建立健全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
浙江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则集科学研究、标准研制和计量检测于一体,可面向工业、服务、特种、人形、四足等各类智能机器人,围绕整机性能、核心零部件、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安全性及智能化提供全方位检测与质量评价服务。同时可为企业产品认证、出口检测、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服务,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分别与中移(杭州)信息公司、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具身机器人在技术创新、科技攻关、标准制定与质量提升等核心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全省重点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产品质检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四位一体”一站式服务平台。这意味着,浙江的机器人企业从诞生之初的技术构想,到最终产品的市场推广,都能在这个体系内找到精准、高效的专业支持。
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浙江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培育,先后出台《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重磅政策,将机器人产业定位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支撑。此前,浙江已实施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机器视觉、智能工厂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0项,牵头制定相关领域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28项。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