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温州研究院联合曼彻斯特大学突破等离子体催化原位诊断技术
全球首条生产线今年或将投产
等离子体催化技术是绿氢存储、CO2资源化利用、零碳化工等新兴领域的核心储备技术,但其动态监测一直面临高精度与稳定性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原位诊断器件主要依赖进口,而全球范围也缺乏成熟的等离子催化原位诊断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技术空白,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范晓雷教授团队设计了轴对称电极结构,成功开发出具备放电稳定、高质量动态监测能力、多气氛兼容性的PCT-DM-G01原位DRIFTS池。该设备具备放电稳定、多气氛兼容、毫秒级红外采集等核心优势,可动态追踪反应物、中间体及产物的演化过程,被誉为“透视反应黑箱的超级显微镜”。
目前,该产品已获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全球顶尖机构验证应用,并进入产业化阶段,技术已实现产品化。首条生产线预计今年投产,三年内覆盖全球80%等离子体催化研究机构,加速过程高端仪器的进口替代过程。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等离子催化技术自主攻坚,以突破高端科研仪器“卡脖子”瓶颈为战略支点,推动“科学发现—新型催化剂设计—工业级工艺优化”创新链闭环,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本报记者 徐慧敏 通讯员 陈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