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鹌鹑的“黄金链”升级路
2022年,朱丽华从金华返乡创办鹌鹑养殖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存栏量44万羽的鹌鹑养殖基地,带动周边村户村民参与养殖。随着市场对绿色食品需求激增,2023年农场启动“鹌鹑生态循环产业链”升级计划,需同步建设自动化恒温养殖车间、鹌鹑蛋深加工线和粪污资源化处理厂。自有资金早已耗尽,传统贷款门槛高、抵押物要求严,梦想卡在了资金链上,仿佛困于无形的牢笼。
针对华哥这样缺乏传统足额抵押物但经营稳健、前景可期的“新农人”,工行迅速启动专属的涉农信贷服务通道。结合农场真实的经营流水、订单合同、稳定的销售渠道及华哥良好的信用记录,工行创新评估模式,简化流程,短短数周内,一笔承载着希望的200万元纯信用信贷资金精准注入衢江华哥家庭农场。当华哥收到资金到账的短信通知时,这个朴实的汉子三天没睡好觉,反复确认着屏幕上的数字,这笔“及时雨”终于让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资金到位后,贷款利息较原来降低一倍多,这使得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中,农场发展按下“加速键”。智能养殖车间拔地而起,崭新的标准化厂房里,自动喂料、饮水、控温、清粪系统高效运转,鹌鹑住进了“恒温室”,产蛋率和蛋品质量显著提升。
金融活水浇灌的不仅是鹌鹑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工行精准滴灌的200万元贷款,成为衢江华哥家庭农场破茧成蝶的关键一跃,更在鹌鹑产业的沃土上,孵化出一条从传统养殖迈向精深加工、品牌化运营的升级之路。通讯员 宰向向 刘祎 本报记者 郑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