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金融】

“数字引擎”驱动海岛金融生态持续升级

中国人寿舟山分公司坚持线上线下场景覆盖,为金融消费者提供细致、周到的知识宣传和金融服务。
定海海洋农商银行运用移动展业方式,为渔业经营主体及时奉上金融支持。
建设银行优化数字金融生态平台建设,图为该行在普陀山风景区嵌入的综合金融服务场景。
  近年来,舟山金融监管分局在浙江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深刻把握浙江数字化改革高地的体制优势和人才优势,全面推动辖内金融机构落实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深度融合技术应用与服务创新,通过“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赋能,优化普惠金融供给、推动保险产品创新。

  “数智”力量架起海岛共富桥梁,丰富海洋特色数字化应用场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讯员  骆阿燕  本报记者  赵琦

  以数字平台驱动技术应用创新

  舟山金融监管分局聚焦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推进央地协同,不断发挥部门协同效力,紧密联动社保、税务、市场监管等各领域省市平台,通过自动化的数据质量监测、反馈、修正机制,不断积累行业经验,为辖内金融机构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撑。舟山金融监管分局引导全市各银保机构入驻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市场供需,打造精准适配各类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同时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开拓“浙里网上贷(掌上贷)”服务渠道,强化对市内企业的宣传力度,助力企业提升在线融资申请便利度。

  在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舟山当地的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尝试开拓场景应用,将数字化服务嵌入旅游业、渔业、海运业等传统海岛支柱产业金融场景,增强服务延展性。其中,建设银行舟山分行联合市政府、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普陀山数据局、佛教协会等单位,完成“普陀山—朱家尖游客流量生态场景”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整合,搭建形成统一的用户、账户、支付结算、权益、商户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和生态圈建设方案,将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相结合,助力特色旅游场景建设,加速当地旅游场景数字化进程,超800万名游客从中受益,促成近4亿元的交易额,完成了逾134万次交易。

  聚焦“渔业数字化”,舟山农商银行系统围绕渔业产业集群、数字赋能价值、渔民降本增收、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在信贷支持、供应链融资、商户收单、支付结算、线上电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闭环生态,为区域特色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在数字金融创新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如中信银行舟山分行充分利用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数字金融创新中心的先行优势,积极参与数智金融运行体系建设,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金融服务全链条。该行聚合行内“全付通”和资金管理系统优势,通过“数字+场景+服务”的开放生态,打造涵盖智慧物业、智慧停车、智慧食堂、智慧党建等场景的综合服务方案,让园区管理更加“智慧”,通过“智慧园区”产品助力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先试先行提质海岛普惠金融

  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舟山金融监管分局鼓励、引导辖内机构扎实做好普惠金融精准滴灌,持续扩大数据归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信贷产品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务。其中,浙商银行舟山分行基于客户经营流水、经营状况和信用记录等数据,结合区域行业特色优化“数易贷”“数科贷”产品,新增水产批发零售及加工行业、科创企业、建材家居市场等应用场景,为个体工商户等小微市场主体提供灵活的普惠金融服务。

  绍兴银行舟山分行推出“金链贷云信保理”,精准识别供应链末端小微企业真实贸易信息,借助核心企业信用,优化融资申请人贷前调查、授信申报流程,相较于传统信贷模式可节省约80%的成本,有效提高了客户经理管户量,扩大了小微金融覆盖面。

  舟山农商银行系统推进“数字普惠大脑”与“助力扩中家庭项目”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家庭和农户的精准画像,健全完善家庭农户资产负债表模式,并依托“丰收互联”App将传统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升级为“数字信农贷”,实现农户线上授信用信的高效运转,打造数字化整村授信新模式。

  保险生态构建为产品创新赋能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舟山金融监管分局持续推动保险业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更全面的数字化保险生态,为保险产品创新赋能。如人保财险舟山市分公司推出数字员工应用,引入RPA技术,在车险承保和理赔等领域,实现自动核保,打造理赔人伤高级审核自动调度、理赔专票认证等一批数字员工,自动处理工作流程超14 万项、节省人力时长近3.5万小时。与此同时,该保险公司将RPA与OCR、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理赔专票收集平台”连接车商、修理厂渠道,应用智能识别技术实现“一键式”理赔专票自动收集认证,极大缩减了理赔专票收集认证的人工成本。

  依托数字化转型成果,中国人寿舟山分公司以“服务零距离”为目标,打造覆盖保险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中国人寿普陀支公司服务实践中,针对下肢瘫痪、子女远在外地的袁爷爷,工作人员携带移动设备上门,通过寿险App的移动保全功能,仅用5分钟就完成客户资料变更、养老金银行卡授权等复杂业务。这一服务创新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办事难题,通过手机App保单查询、信息变更、保费缴纳等数十项业务操作,突破服务能力的时空限制,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此外,该App还上线了“空中客服”模块,通过高清视频通话功能,实现了客户与客服人员的“面对面”沟通。通过一键呼叫空中客服,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即时响应、专业解答、全程指导”的贴心服务,服务直观性与互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智能风控与风险减量方面,太平财险舟山支公司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影像和大数据分析,构建水险全流程风险监测体系,并与应急、交通管理部门互联互通,为政府应急救灾体系注入保险元素,实现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域等20余项风险预警。

  依托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舟山各保险公司在“警保联动”方面,通过“浙里快处”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事故线上处理新模式。如中华联合财险舟山中心支公司将新一代履约系统对接“浙里快处”,当客户发生非伤人交通事故,“浙里快处”平台直接向承保公司推送事故信息。该保险公司新一代履约系统对应生成报案记录,并完成后续查勘和理赔流程,实现了客户一个电话完成两个系统的报案,大大缩减了客户向保险公司的报案流程时间。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在浙江金融监管局统筹部署下,截至2025年5月末,舟山金融监管分局已推动28家银行机构、186个网点入驻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布各类特色信贷产品,汇集形成智能化“信贷超市”。在舟企业累计获得1.72万笔银行授信,授信总额达到1089亿元,对接成功率超96%。为践行金融服务“最多跑一次”理念,舟山金融监管分局不断推进“总对总”抵押登记线上办理系统深入应用,实现抵押登记全流程“网上查、网上办”,借款人“一次不用跑”。目前,“总对总”系统已累计办理业务14.3万余笔、涉及授信1618亿元,极大缩短了客户业务办理等待时间。

  舟山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跟浙江金融监管局步调,持续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围绕海洋经济,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革路径,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多场景融合应用,以“数字引擎”为舟山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