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融】

从“靠天吃饭”到“金融赋能”

保险工具激活农户水果产业新动能

中国人寿财险玉环公司农险专员黄小玉在漩门湾湿地文旦园,介绍风力指数保险条款及补贴政策。李琼 摄
人保财险仙居支公司查勘员在梅园向农户讲解现代农业设施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郑俊 摄
人保财险黄岩支公司赴黄岩区宁溪镇下蒋岙村,开展灾后救助指导和理赔工作。徐佳丽 摄
  金融保险助力水果产业,既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政策的直接体现,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近年来,浙江金融监管局积极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的工作要求,指导金融机构聚焦果农种植销售的风险点,借助气象指数保险、数字金融等工具提升帮扶精准度,既保障农户收益、稳定产业链,又推动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升级,形成政策驱动下的“金融—产业—民生”良性循环。通讯员  张静  李琼  朱懿仪  本报记者  赵琦

  “钢铁蜜蜂”穿梭梅林

  十亿产业有了新“护身符”

  盛夏的台州市仙居县杨梅山,枝叶层叠,果香初蕴。在忙碌的梅农身影旁,一架架无人机如同不知疲倦的“钢铁蜜蜂”,轻盈地穿梭于葱郁的林间,执行着果园巡查、精准施药、果品运输的使命。然而,这高效的科技翅膀,也潜藏着碰撞、坠落、喷洒风险等隐忧,无人机成为梅园新宠的同时却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管理难题。

  作为“一县一品”的政策性支柱产业,仙居县杨梅种植面积逾14万亩,全产业链年产值高达40亿元,滋养着19家龙头企业,牵动着3.3万户梅农、10万余名百姓的生计,安全种植问题不容小觑。

  在仙居金融监管支局、仙居县农业农村局的精准指导下,人保财险仙居支公司敏锐洞察产业升级中的痛点,主动破题,创新推出全省首单“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农业设施第三者责任保险”。此项专属责任保险是一款在智慧农业生产和新型风险背景下的融合产物,对于农户在使用无人机、大型智能农机、自动化灌溉系统等智能农业设备时因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情况,保险公司将及时进行经济补偿,为使用智能农业设备的农户、合作社或企业提供坚实的风险保障。

  这单“首单”保险的诞生,是人保财险仙居支公司在特色农险、法人产品、涉农商业险领域精耕细作的硕果,目前已帮万千梅农成功构建起杨梅“从田间管理、生产加工到储运销售”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矩阵,为仙居杨梅产业的茁壮成长与增收致富,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安心发展的艳阳天。

  当保险创新的活水精准滴灌产业升级的根系,人保财险正以其专业的担当,将国家惠农政策的春风,细密地编织成守护十亿元产业稳健前行的安全网络。在仙居这片飘溢着梅香的热土上,保险力量的故事正与共富的乐章同频共振——让科技的翅膀飞得更稳,让产业的根基扎得更深,让每一份耕耘的收获,都在坚实保障的阳光下,酝酿成更醇厚的幸福滋味。

  撑起“保护伞”

  助果农安然度夏迎丰收

  正值仲夏,台州市玉环县的漩门湾湿地公园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绿油油的文旦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气息。种植大户高卫东穿梭其间,精心呵护着这些即将成熟的果实。他在这片湿地公园深耕文旦种植多年,如今已拥有110亩的规模。然而,每年的7至10月,却是他最为揪心的时刻——台风高发季。狂风肆虐之下,文旦果实极易脱落,树木也可能被吹倒,给果农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为破解这一难题,国寿财险玉环公司深入调研农户需求,创新开发了“文旦热带气旋风力指数保险”,以科学的风力指数作为理赔触发标准,简化定损流程,确保农户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获得赔款,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为像高卫东这样的果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高卫东的果园里,国寿财险的工作人员运用“事前预防+事后补偿”的双重机制,做好前期巡查、气象监测以及后期迅速理赔的措施,有效分散了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让果农们在遭遇极端天气时能够有所依仗,不再孤军奋战。

  高卫东感慨:“有了国寿财险的支持,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以前一到台风季节就提心吊胆,现在有了这份保障,感觉背后有靠山,可以更加专注地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他的言语中透露出对国寿财险深深的信赖与感激。

  国寿财险的介入,不仅是为果农提供了一份经济上的保障,更是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它鼓励果农采用更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了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领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惠农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日益凸显。国寿财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贡献力量。

  枇杷田里的“人保守护”

  事后理赔变成事前预警

  “今年多亏买了这个枇杷保险,不然这场寒潮损失就大了。”枇杷种植大户张卫林看着手机上的8100元的理赔到账金额短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以前遇到这种天气只能自认倒霉,现在有了保险托底,心里踏实多了。理赔过程也很顺利,资料交上去没几天钱就到账了,确实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2024年12月,张卫林为90亩枇杷园投保了人保财险黄岩支公司推出的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今年初,受冷空气影响,当地最低气温降到-3℃以下,导致大面积冻害,触发保险赔付条件。灾情发生后,人保财险黄岩支公司的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启动,查勘员顶着寒风,用专业设备记录每块受灾果园的情况。“我们给受灾严重的农户开通绿色通道,收集完理赔资料就能第一时间开展赔付。”在果园回访的查勘员说。经保险公司核定,张卫林的枇杷园最终获得保险赔款8100元,有效弥补了因极端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查勘员表示,现在他们不仅赔得快,还会定期来教农户防冻小妙招,让保险从“事后理赔”变成“事前预警”。

  台州市黄岩区是“中国枇杷之乡”,枇杷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质优良。枇杷对气候条件十分敏感,尤其在结果期容易受到倒春寒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一场倒春寒就可能让果农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针对这一产业痛点,人保财险黄岩支公司创新推出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该保险产品以气象数据为理赔依据,选取最高临时理赔值作为最终理赔值(每亩损失赔偿金额)赔付一次。同时,这项产品被黄岩区政府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参保成本。截至目前,人保财险黄岩支公司共承保当地枇杷保险2.11万余亩,为全区4820余户枇杷种植户保驾护航。

  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的推广,是黄岩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创新实践。该产品既化解了特色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金融保障样本。其以气象数据定损的机制,更推动了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收入”的转型升级,为全国特色农产品风险防控提供了可复制的“黄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