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五大行动助力科技型初创企业“破土成林”

杭州推出“润苗计划”

  本报讯  11月5日,杭州举行《关于实施“润苗计划”陪伴式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吹风会。据悉,该计划将于11月29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杭州多年来培育科创企业经验的一次系统化集成与战略性升级。

  科技型初创企业作为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群体,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润苗计划”明确,到2027年,全市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家、“好苗子”企业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万家、“新雏鹰”企业300家、科技领军企业100家,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名,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9件,全市创业孵化空间达1000万平方米,形成科技型初创企业“铺天盖地”、科技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金字塔”形企业梯队。

  在培育对象方面,“润苗计划”明确建立科技型初创企业陪伴式成长培育体系,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筛选一批“种子”企业,重点从“种子”企业中遴选一批“好苗子”企业,并明确“种子”企业、“好苗子”企业基本条件。

  为了真正帮助到有需要、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润苗计划”围绕科技型初创企业提出的主要诉求和不同阶段遇到的痛点问题,制定了“选苗育优”“扶苗培土”“蹲苗提能”“壮苗促长”“护苗陪跑”5项行动、20条重点政策举措,涵盖平台场地、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生态保障等方面,全力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科创企业培育生态。

  针对企业创新成本高的痛点,“蹲苗提能”行动对“好苗子”企业、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补助力度;设立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提高“好苗子”企业牵头承担市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比例;对“好苗子”企业技术交易额最高补助200万元。

  在“壮苗促长”行动中,杭州将构建有支撑力的金融服务体系,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策明确设立首期规模达20亿元的“润苗基金”,年均投资不低于100个项目,重点投向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初创企业。

  除了平台与资金支持,“护苗陪跑”行动则从人才、政策、用地等多维度构建有磁吸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例如,为青年创业人才提供每年7天的“青荷驿站”免费住宿与就业创业服务;支持“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人才认定,拓宽高层次人才通道;强化用地保障,允许“好苗子”企业以联合体等形式参与拿地,助力企业扎根杭州、稳健发展。

  “培育发展科技型初创企业,不仅有助于构建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而且有助于优化创新生态、催生新兴产业,为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动能。”杭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胡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