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2025卫生健康创新技术交流会在杭举行

浙江卫生健康领域成果转化迈入快车道

  本报讯  2025卫生健康创新技术交流会暨第七届成果转化对接会近日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赋能·融合·共促”为主题,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产业领袖,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协同,共话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时代机遇。

  “浙里汇智—2025卫生健康创新成果展”在会上启动,集中展出200余项前沿创新技术与产品,全面呈现浙江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域的系统布局与科技硬实力。

  其中,2020—2024年度浙江卫生健康领域107项重要科技成果首次集中亮相,涵盖数字医疗、生物制药、精准诊断等多个前沿领域。其中,良渚实验室夏宏光教授团队研发的靶向线粒体自噬口服药TJ011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张茂教授团队研发的全球第三代胸外心脏(MCC)按压机、首款贴片式超声血流监护仪等多款产品实现技术突破。

  为推动创新成果从临床问题出发,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浙江持续优化转化机制、提升生态吸引力。现场5项重大创新技术项目成功签约,转化金额逾6000万元,覆盖智能医疗设备、创新药物、基因诊断模型、智慧医疗系统及中药健康产品等多个领域。其中,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自主研发的抗哮喘一类新药“α-T-R1”研发项目,已获中国、美国、日本等多国发明专利授权,其研发技术成果以3000万元完成转让,将由企业方投入后续开发,成为浙江医药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

  为进一步打通转化堵点,本届大会首次设立全链条转化服务资源推介专区,集中展示10家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从技术开发、样品研制、可行性验证、产品开发到应用示范的全流程服务,助力创新项目高效落地。

  浙江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布局已久,自2018年起,便率先搭建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通过设立卫生健康技术市场、临平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和转化联盟,推进研究型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推广应用示范中心规范化建设等系列举措,系统打通“临床问题—科研突破—产业落地”的创新转化路径。今年6月,发布《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指引(试行)》,推动全省转化工作向规范化、精准化、高效化迈进,通过完善的激励与保障机制,为全省医学成果转化开辟“绿色通道”,持续保驾护航。

  在一系列政策与服务的助推下,浙江卫生健康领域成果转化已进入快车道。截至2024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每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专利数超过359项,直接转化金额近6亿元。今年以来,全省研究型医院已成功实现114项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达1.22亿元。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吴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