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全国首支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花落浙江

推动“生态修复+生态产业”齐头并进

  本报讯  全国首支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于9月12日在浙江启动。专项基金首期意向签约6个项目,投资总规模超30亿元,涉及湖州、绍兴、杭州、金华、台州五地,将分期完成注资运营。

  据介绍,专项基金由浙江省自然资源集团牵头出资,通过省属国企领投、民营企业跟投、邀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绿色金融等多元化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形式组建,将定向投资于浙江省域范围内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既涵盖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矿山、海洋等五大领域,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等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生态产业。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之前各地已有不少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也形成了一些市场化运行机制。但受限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资金需求较大、投入周期较长、修复治理类型多样和技术复杂等因素,总体来看目前生态保护修复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说,专项基金将推动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破解生态保护修复领域财政保障依赖度高、生态产业发展路径单一、生态价值转换困难等难题。

  为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绍兴、台州、杭州等地的项目探索将生态修复方案和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打包,把生态修复和资源运营的收益权、经营权组合起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安吉县农田生态系统修复与提升项目,将生态绿岛修复、水生态环境末端治理等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生态修复项目和农业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收益预期较好的关联产业融合,以推动“生态修复+生态产业”齐头并进。

  “我们将持续推动专项基金做好项目筛选、投资决策和风险管控,建立专项基金项目库,并邀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绿色金融‘国家队’和更多社会资本合力壮大资金池,逐步将基金投资规模扩大到50亿元以上,为全国落实多元化投入机制改革任务提供浙江经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祝梅  姜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