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电科普+”研学夏令营收官
营员们走进金华市罗店镇西旺村的双龙水电站旧址。这是我国首座高水头水电站,自主研发了第一台750千瓦水轮发电机并实现联机发电。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营员们深深体会到老一辈电力人“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活动中,营员们还亲手制作了手摇发电机。
特高压金华换流站之旅则让营员们领略了“国之重器”的硬核实力。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站点各个功能区域,通过电力科普小课堂和机房实景参观,了解到原本抽象的直流特高压技术原理。当得知宾金直流特高压线路跨越1652千米,将四川的清洁水电送到浙江时,大家不禁发出赞叹声。
武义县上黄村海拔1113米的上黄大气观测站,是国内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在这里,营员们看到了监测温室气体的“千里眼”,听科研人员讲解如何通过数据助力“碳中和”。
随后,营员们来到金华市区的能源互联网服务体验中心,参观了能源大数据中心的能源互联展区、智能营业厅、e享家专区以及综合能源服务展区,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了电能替代节能技术在工业、交通、楼宇、校园等各领域的应用及其成功案例,真切看到了“低碳生活”的具体模样。
在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营员们不仅认识了“中华熊猫猪”,更从“智慧养殖”中看到了电力与农业的跨界融合。“猪圈的恒温系统靠电力维持,粪便处理能产生沼气,原来这也是绿色能源呀!”一名营员感叹道。
活动最后一站是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营员们在此了解了4台66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以及脱硫、除尘、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运行机制,并亲眼见证了技术落地的场景。
浙江省电力学会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浙电科普+”为平台,让更多青少年在探索中热爱科学,在实践中拥抱绿色未来。本报记者 叶扬 通讯员 吴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