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金融】

16年耕耘、180件专利、40座数据中心:苏元朋的“云”长征

  在中国云计算飞速发展的10余年间,UCloud始终坚持“中立、安全、自主”的差异化战略,在一众互联网巨头同场竞技中走出独立路径,成长为服务超5万家企业的头部云服务商,并在全球布局 40 余座数据中心。而这背后,一位技术操盘手的身影始终稳定在场——他就是UCloud现任研发副总裁苏元朋。

  从“零”开始:构建UCloud的技术中台

  在创业初期,国内云计算市场尚处于“基础能力不完整、核心产品匮乏”的阶段。2014年,苏元朋加入UCloud,带领最早的一批研发骨干搭建起从底层基础架构到平台产品的完整云技术体系。他深知,“要在云计算领域立足,必须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内核。”

  他主导制定了公司的研发战略与技术中长期演进路线,围绕“自主可控、安全稳定、性能领先”的研发目标,带领团队陆续开发出对象存储、块存储、数据库服务、网络盘、音视频转码、边缘计算平台、CDN加速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多个核心产品线。这些产品不仅构成了UCloud差异化竞争力的基础,也为其日后布局行业场景打下了坚实底座。

  构建体系:以产品矩阵赢得市场信任

  在苏元朋的主导下,UCloud陆续构建了包含分布式存储、云主机、网络、数据库、CDN、边缘计算、音视频、AI推理平台、大数据服务等数十款产品在内的全链路云服务产品体系,并累计获得超过180项技术专利,推动公司完成了从“基础资源提供者”向“数字化能力赋能者”的转型。他同时主导搭建了公司完整的研发组织和技术流程体系,作为研发通道委员会、解决方案通道委员会会长,持续推动研发效率和系统质量的提升。

  “架构师的责任,不只是写代码,更是要预见未来的复杂性。”苏元朋曾在一次内部会上如是说。在他的指导下,UCloud明确了“所有核心组件必须100%自主可控”“重大故障须具备分钟级回滚能力”“系统SLA需实时量化可视”的技术红线,在行业中形成极强的系统韧性声誉。

  中立之道:在激烈竞争中坚守独立价值

  在行业格局日趋集中、巨头林立的背景下,UCloud一直坚持“中立不竞争”的发展定位——即不涉足客户业务领域,不与客户数据产生利益冲突,专注于提供技术能力与资源支撑。这一理念也由苏元朋持续推动并在技术实现层面加以保障。

  在行业落地方面,苏元朋领导的团队围绕“云+AI+大数据”三位一体架构,推动技术服务向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延伸。例如,在教育领域与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搭建科研云平台;在医疗领域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中国信通院共同建设医学大数据平台,助力科研与远程医疗;在工业领域,为沈阳机床厂、苏州胜利精密等企业部署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推动产线数字化升级。

  坚守技术信仰:在长期主义中寻找确定性

  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持续迭代与架构可拓展性。苏元朋认为,云计算的价值不仅在于资源提供,更在于其作为“技术中台”对不同行业业务逻辑的支撑能力。

  他常说:“云计算是一场长期战,技术不能浮于表面,必须真正深入业务、融入客户、落地场景,才能构建真正有价值、有壁垒的企业竞争力。”他认为,云厂商的竞争不只是技术对比,更是架构能力与服务精神的长期磨合。UCloud的存在意义,不是成为最大的云,而是成为最可信赖的那一个。回顾其过往16年技术生涯,从早期系统研发到如今统筹千人级技术团队,他始终将“务实、创新、服务”作为研发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尾声:与时间为友,与技术为伴

  从工程化思维到组织能力,从系统性能到行业价值,苏元朋始终站在技术与商业结合的交叉点上,向内夯实底座,向外拓展边界。他坦言,云计算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征程”,所有阶段性成功背后,都是技术逻辑的缜密构建与团队能力的持续更新。而在当下数字中国建设加速的节点上,他与UCloud也站上了又一个全新的起点。

  “技术的意义,不在于造出一个封闭系统,而在于不断把边界推向未知。”这是苏元朋的技术信仰,也是他至今仍在实践的长征之路。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