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低空经济赛道,浙江怎么飞
本报讯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前景不可限量。浙江省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如何发展浙江的低空经济,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全有能力在低空经济领域走在前列。”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魏遵红说,凭借着点对点、地域限制小、经济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等优点,低空飞行器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从交通、公安、应急、医疗到农业、水利等公共服务领域,低空经济的触角已经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物流领域,顺丰等企业的无人机运输线路,大大提升了快递运输效率,成为低空经济应用的一个亮点。
然而在浙江,低空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魏遵红认为,航权问题、成本问题以及政策保障力度不足,是当前制约浙江低空经济发展的三大瓶颈。“企业开展低空场景的常态化运行,必须履行复杂的报批手续,经常遇到禁止飞行的情况。”魏遵红说,“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制约了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魏遵红建议,要协调优化空域管理,加快解决航权问题。他建议政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低空应用场景提供最大限度、最大力度的保障,确保低空飞行器能够常态化运行。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拓展场景应用,以规模化实现持续发展。”魏遵红说,“我们要鼓励企业针对浙江城市、山区、海岛等不同场景,探索新增无人机应用场景,开发各类低空经济+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助力商业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芳表示,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发展,给空管带来了新的挑战,航线申请及空域使用较为烦琐,影响空中物流通勤效率,也给监视、调度、管理航空器带来不小的压力。
郭芳建议,要明确民用低空飞行器管理标准,通过打造线上智慧系统,优化航线飞行计划申报审批流程。同时,围绕建设省际(岛际)短途运输、航空应急、消防救援、空地一体化医疗救援、无人机物流运输、低空文化旅游、航空运动、农业植保飞防等通用航空应用场景,编制发布低空经济场景清单目录,引导和规范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产业链是赋能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锦华说,“然而,当前浙江在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他认为,空域资源紧张、基础设施建设迟缓、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浙江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结合万丰的实践经验,吴锦华提出了创新布局通用航空产业链的建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吴锦华主张加强空域资源整合,推进低空新基建。他建议按照“一核多点、均衡布局”的原则,规划新建一批通用机场,完善全省通航网络。同时,通盘规划布设低空通信、监视、导航等设施,构建全省一体化低空数字底座。
此外,吴锦华还强调了产业培育与升级的重要性。他建议绘制低空产业链图谱,招引链上头部企业,形成完善产业链。同时,结合全省区域特色,深化“通航+旅游”“通航+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的布局,吸引国内外知名通航企业落户浙江。
“只有通过创新布局和全产业链发展,浙江才能在低空经济领域抢占先机,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吴锦华说。
在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看来,浙江低空经济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浙江在低空经济领域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国有企业应如何在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浙江低空经济迈向新高度呢?
“国企的方向,就是专注于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杰说,“我们要把整个区域里的低空经济环境政策,包括基础设施,都完善好。这就像建造高速公路一样,先把路修好,才能吸引各种车辆通行。同样,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才能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周杰进一步解释道:“在设施端,我们要完善低空物理设施网,构建低空航路航线网和低空飞行服务网。这包括统筹规划布局低空飞行起降设施,划设通用航空航路,以及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督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周杰认为,国企应在政策端、产业端和应用端发挥引领作用。“在政策端,要积极参与省级低空经济统筹推进机制的建立,协同解决涉及低空经济的重大规划、重点政策和重难点问题;在产业端,要实施强链补链战略,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浙江,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在应用端,要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如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推动低空经济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本报记者 陈路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