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未来产业、产学研创新、教科人一体……

真实的市场需求,企业最清楚

  本报讯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展示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单”,还为新的一年砥砺前行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聚焦科技创新,政协委员从哪些方面体会到发展信心和决心?对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感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何志伟对今年报告中提到的未来产业布局深表赞同。

  此次,何志伟还带来了一份具身智能产业相关的提案。他告诉记者,目前,杭电已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杭电以智能汽车为载体,加装传感器、通信设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具身智能的相关技术。

  何志伟表示,具身智能产业链宽泛,应用领域广泛,涉及通信、计算机、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他提议,要提前布局该领域的核心技术,拓展应用领域,如养老、军事等,推动其成为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同时,他呼吁加强人才培养,让高校学生参与核心技术实践,培养更多具身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技创新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而什么是真实的需求,企业最清楚。”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金马逊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林伟明省耕智能制造领域二十余年,深知科技创新分量之重。在今年带来的提案中,他建议推动完善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项目需求为载体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机制。

  林伟明表示,长期以来,高校凭借人才和研发资金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但企业的赋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此,林伟明在提案中建议,可以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工作专班,完善重点企业和科研团队常态化协同制度,

  (下转A2版)

  (紧接A1版)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开发进度、技术难点等方面,开展需求对接。同时,制订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鼓励高校把研究院建在生产车间中,以便让更多教授和博士直面市场需求,深入研发创新。

  目前,金马逊智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已经开展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与浙江大学联合申请的面向我国高端发动机管路的高端金属管件智能弯曲成形装备设计及性能优化技术项目于去年获得了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项目的支持,有望进一步打破长期受制于国外的局面,加快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林伟明说。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于海洋经济的发展规划深感振奋。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以及推进甬舟海洋经济核心区的建设,让他看到了浙江海洋经济的广阔前景。

  严小军告诉记者,作为一所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校,浙江海洋大学正积极响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号召。学校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作为发展的指挥棒,不仅评价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更注重成果、创新和产业的结合。

  在学科建设上,学校围绕海洋产业创新的关键问题,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攻关团队。同时,学校积极与政府部门对接,关注海洋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针对关键技术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攻关。

  “学校将充分发挥海洋元素的优势,为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贡献主力军的力量,推动科技进步。”严小军表示。

  如何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自我造血能力、产业带动能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这是温州知联会副会长,国科温州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周云龙重点聚焦的问题。

  在周云龙看来,当前高校评价体系与课程设置与应用端存在脱节,研究生培养重论文轻实践,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他建议可由省政府牵头,争取国家科学教育人才一体化试点,打通专业博士、硕士从事转化类研究的招生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或可解决转化人才数量不足、企业端对高技术人才需求错位等矛盾。

  同时,周云龙关注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与企业脱节的问题,特别是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能力不足、投资单一。“地方政府应打造良好生态,吸引龙头企业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引入资本力量,同时改革政府与高校合作机制,吸引更多应用型人才投身其中。”周云龙表示,通过这些措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将得以更高效地推进。

  本报记者 陈路漫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真实的市场需求,企业最清楚 2025-01-17 2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