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力争实现“一个突破”和“四个基本建成”

浙江“十五五”加码科技创新

  本报讯  “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在11月15日举行的中共浙江省委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表示,“十五五”期间,浙江在科技创新上将力争实现“一个突破”和“四个基本建成”。

  “一个突破”即到2030年,创新浙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实现重大突破,科创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全球竞争力影响力更加凸显。“四个基本建成”即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佟桂莉表示,“十五五”期间,浙江的研发投入强度将达3.5%左右,全省科技创新投入1万亿元以上,有力支撑浙江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

  要完成以上目标,浙江将以创新浙江为引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保障,统筹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三个方面发力。

  其中,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方面,要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在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上,重点要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培育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接更多国家战略任务。同时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脑机接口、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持续产出支撑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性原创性成果。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上,要深入实施“双一流196”工程和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浙江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打造“一圈一网一高地”,即“环浙大”创新创业生态圈,覆盖全省的“创新网络”,“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高地”。同时要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建立以科技发展、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科设置调整模式,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更多“会创造的人”。在加快建设人才强省上,要深入实施“135”人才强省体系建设工程,继续深化人才流动共享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特别是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让他们勇挑大梁。

  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特别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推动“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和“四题一评”机制的联动实施。要健全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打造良好创新生态方面,要坚持“创新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从“着眼于事”向“着眼于人”转变。要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做到各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预算安排原则上只增不减,各级政府财政性科学技术资金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汇聚创新浙江建设强大合力。本报记者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