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科协】

以“五有”建设为抓手,多方面持续发力

台州市电力学会赋能电力新发展

创 新 台 州

  台州市科协协办

  近年来,台州市电力学会始终坚守“四服务”职责定位,在台州市科协、浙江省电力学会的指导下,认真落实群团工作要求和科协系统工作部署,对照“五有学会”工作要求,明确学会发展航向,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双碳”目标落地,在多个维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锚定使命航向,筑牢发展根基。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学会确立了“凝聚行业共识、促进协同创新、破解技术难题、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持续完善《会员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系,推进学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学会努力建设成为团结电力科技工作者的“坚强阵地”,为台州电力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立足学术交流核心职能,打造多层次、专业化的交流平台。学会举办“科学咖啡馆”系列沙龙活动,今年8月,学会开展了“跨越山海 柔性互联”低频输电沙龙,汇聚省内外4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专题分享、圆桌对话、实地观摩等形式,深入探讨海上风电接入、柔性低频输电技术应用等关键议题,并宣贯《柔性低频输电》系列团体标准,为技术规范化推广注入动力。

  聚焦前沿技术领域,紧盯电力行业技术前沿,学会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积极参与台州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相关技术探索,通过学术研讨与实践交流,助力深远海风电高效输送技术落地,为清洁能源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学会鼓励会员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在电网与电厂联动、电力调峰调频、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组织专题研讨,推动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针对电力行业发展自主可控痛点问题,学会连续组织了三届全省性电力行业信创技术发展论坛,共同交流电力企业在信创替代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探索电力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握信创国产化机遇路径。

  在电力产业发展推动进程中,电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完善会员管理机制,优化会员发展与服务流程,及时吸纳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加入,目前已形成覆盖电网、电厂、高校、企业等多领域的会员体系。学会还定期组织会员参与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科普实践等活动,为会员搭建成长成才平台;在理事会会议中设立交流讨论环节,倾听会员单位诉求,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同时,学会注重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培育台州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通过有温度的服务让学会成为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的“温馨家园”。

  围绕科普惠民责任,学会构建了“基地+活动+品牌”的科普工作体系。学会联合多方力量打造了“一站式零碳科普中心”,并成功获评“浙江电力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室内面积达140平方米,通过图文、视频、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全年开展公益课堂40余次,累计接待群众、学生2000多人次,成为传播电力知识与绿色理念的重要阵地。学会创新推出“我是小电工”绿色低碳节能科普研学活动,通过无人机表演、机器狗互动、跳舞机器人展示、液氮实验等趣味形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电力知识、树立环保意识,全年服务群众超千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此外,学会还开展电力计量科普进广场、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为市民普及安全用电、电力计量常识。

  台州市电力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学会将继续以“五有”建设为抓手,在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科普公益等方面持续发力,团结带领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为台州能源电力领域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新力量。

  本报记者  施洋洋  通讯员  王海鹰  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