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新仓:科技绘就新“丰”景
“以前种蘑菇靠天吃饭,一年只能收一季。现在通过数字化环境调控系统,蘑菇实现全年循环种植,一个棚一年能挣16万元!”平湖市洁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健云乐呵呵地说。这位被乡亲们称为“蘑菇一哥”的带头人,带领152户农户一起种菇致富。
杨健云不仅是种植能手,还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2020年,他把技术和销售网络带到甘肃临夏州和政县,手把手教西北农民种菇,每年为当地创收近800万元。
“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发菌菇IP、举办研学活动,让这朵小蘑菇变成文化符号。”杨健云对未来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嘉兴市立禾生态农业公司的数智化芽苗菜生产基地也是一派繁忙景象。总经理王军指着生产线说:“我们这芽苗菜,6到7天就能完成从种子到成品的全过程,每天能产20吨!”
在生产车间里,智能补光、自动喷淋、温控监测等系统全程为芽苗菜生长“保驾护航”。王军强调:“我们坚持零添加、无公害标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该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全部投产后日产能将达120吨,年产值预计突破1.2亿元。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城市,覆盖商超、农贸市场及线上平台。
作为农学专业出身的创业者,王军特别看重科技与人才的作用。“我们正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科研创新基地,以后还要用AI大数据拓展深加工产品线。”他说。
芽苗菜项目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还实实在在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双红村党委书记庄雪斌算了一笔账:芽苗菜项目入驻后,土地流转价从每亩1050元上涨至1800元。
“原先村里通过飞地抱团、土地流转等形式,每年集体经营性收入有200多万元。现在有了芽苗菜项目,村集体家底更厚实了。”庄雪斌笑着说,智慧农业成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引擎。
如今在新仓镇,各村已形成“一村一品”错位发展格局。杉青港村化身“产业客厅”,集聚蓝莓、草莓、菌菇等高效农业项目;友联村西甜瓜从“无名小果”变身本地网红,形成“产业带动、村民共富”的良性循环。未来,新仓镇将继续依托“智慧化+农业”新模式,让更多农民尝到科技种田的甜头。夏思悦 陈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