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金融】

湖州银行:四维联动监督机制助推清廉银行建设

  金融机构具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特点,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和风险事件。推进清廉银行建设是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打赢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湖州银行积极探索“信息共享、力量整合、基层激活、数字赋能”四维联动监督机制,紧扣权力运行主线,构建起一张多层次、全覆盖的监督网络,推动清廉银行建设,涵养清廉生态,为银行健康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王鹦

  打破信息壁垒

  构建监督“中枢神经”

  随着银行业不断发展,业务规模、业务品种、员工数量持续增长,监督治理环境更趋复杂,原有的监督方式、监督力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新要求,亟需创新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实现精准监督。

  对此,湖州银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打通纪检监察、风险合规、内部审计等7类监督主体的信息壁垒,按期召开联席会议,深化监督信息共享、共同研判政治生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要情况,“三个紧盯”抓好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监督执纪工作实效:

  紧盯管党治行责任落实,把监督融入公司治理的各方面和决策执行的全过程、关键环节,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紧盯干部员工行为管理,第一时间交流沟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要情况,认真研究分析问题背后潜藏的短板漏洞,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干部管理长效防范机制。紧盯纪检监察与行内审计、内控、风险、合规、组织人事、法律等内设机构和监事机构信息整合,通过会商通报、共享信息、协助审查、联合监督检查、专项治理、问题线索移送等形式,加强日常工作协调联动,建立起纪检监察监督、监事会监督、风险合规监督、内部审计监督、业务条线监督等“多位一体”的联合监督机制。

  湖州银行通过明确信息共享范围、时限和流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将各方掌握的风险监测报告、审计线索、员工举报核实情况、人员异动信息等汇集起来,实现关键风险数据与问题线索的实时归集、定向推送、预警联判。通过定期会商研究,对监督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和疑难复杂事项,及时进行集体会商会办,共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措施。通过压实发现、移送问题线索主体责任,对收到或发现干部员工问题线索,限时移送、限时办理。

  整合专业力量

  锻造监督“作战集群”

  为防范风险,银行设有多道监督防线,而与之伴随的是职能交叉,专业化监督资源重复配置或配置不到位,监督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层级,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统筹,导致监督力量无法形成集中打击力,难以深入挖掘和识别问题。

  为破解这一困境,湖州银行以平台化思维整合资源,在业务经营中强调合规经营和风险管控的持续监督体系的前提下,牢牢把握政治监督与经济监督内在逻辑,将侧重于政治监督的党委巡查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侧重于经济监督的审计监督的力量进行整合,组织开展巡纪审联动监督,实化细化监督内容,明确监督重点,采取年初共定计划明方向、年中序时进点同检查、年末研判互通促整改的工作模式。近年来,湖州银行组织对14家分支行进行联动监督,督促采取整改措施32条,制定和完善8条法规制度。

  同时,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湖州银行还专门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班,建立重点问题清单集体会商研判的问题归集机制、重大问题或重要线索成立查处小组落实问题查处的问题处置机制、研究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机制办法的问题预防机制。目前已召开专班工作会议3次,并组织开展招投标等专项领域集中检查,提出整改针对性建议,指导问题发生单位以及相关条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问题预防机制。

  激活基层细胞

  织密监督“末梢网络”

  针对基层监督虚化痼疾,基层干部将监督等同于上级督查或同级工作检查,主动开展主动监督意识不强,湖州银行首创网格化动态治理体系,纵向建立“总行党委—分行—支行”三级包干,横向落实“总行领导班子—各单位负责人—客户经理(员工)”全覆盖责任制,配套“日晨会案例警示、月系统行为查询、季谈心谈话、年廉洁签约”机制,严格落实“谁包干、谁牵头、谁负责、谁落实”的总要求,构筑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责任共担的员工行为管理体系,实现员工异常行为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如湖州银行某基层分行在员工排查发现2名员工存在大额资金交易频繁,包干责任人及时介入阻断其违规资金交易行为。

  另外,为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内部监督为外部监督,化被动监督转为主动接受监督,防范廉洁风险,湖州银行积极推动各分支行、总行各部室聚焦廉洁风险点,围绕本单位工作实际、业务特点,从“小切口”入手,努力探索清廉银行创新实践,在创新实践中抓准抓牢问题,注重风险防范、内控建设、源头治理,管好用好权力,打造一批具有金融特色、可辨识的基层创新实践成果,形成一批可参考可复制的清廉银行创新实践案例。如湖州银行杭州分行推出“亲清监督卡”,引导银行业务人员提高廉洁办事意识,培养客户经理廉洁办贷自觉,将信贷服务监督前置。

  深化数字赋能

  构建监督“风控雷达”

  湖州银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优势,聚焦员工业务操作规范性、员工账户异常性、员工问责情况、征信情况以及外部相关数据情况,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嵌入员工行为管理与监测系统,定期扫描、及时预警、强化清雷。如银企异常交往排查模型,融合员工亲属经商办企业申报信息、个人账户大额交易、贷款审批系统、招标采购系统、商户收单系统等,构建员工及其特定关系人与银行客户,尤其是贷款客户、供应商之间异常资金往来、业务偏好、接触频率、礼品收受的风险图谱和预警规则。

  湖州银行聚焦员工与客户交往负面清单、员工“十项禁令”,进一步深化员工行为数字化动态管理,各分支行、各部室按照重大事项及时报、常规事项按月报、廉洁风险点排查整改按季报等原则,将监督报告纳入线上化管理,实现基层从被动响应外部举报或审计发现问题,向主动、持续、系统化地筛查、分析和预警员工潜在违规行为的转变,实现从静态核查到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