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科基金首批投资企业进入收获期
青科会正迎来一片茂密的“创新森林”
2019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以下简称“青科会”)在温州落地生根。六年过去了,那些播下的创新种子已悄然发芽,正在迎来一片茂密的创新森林。
作为青科会“一器一园一基金一城一中心”模式的深度参与者,张泽见证了这批“创新种子”从破土到成林的全过程。
2019年,当得知温州将举办青科会的消息时,张泽的内心充满激动与期待:“青科会是给温州这座城市的精准推流,会带来丰富的科技成果、项目信息流量。温州政府又特别务实,我们希望青科会能办出成效,能有成果落地。”
正是这种务实精神,催生了“一器一园一基金一城一中心”的创新模式,即依托青科会丰富的创新资源,以青科基金为抓手对项目进行投资,再由青科孵化器承接推进转化孵化,最后项目成长毕业到青科创业园发展,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从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投资孵化、产业化到规模化的科技产业培育生态体系建设,加速推进青科会科技成果落地开花结果。
“这对温州的创新发展来讲是个绝佳机会,流量来了一定要把握,要深度参与进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泽仍然印象深刻。“维度资本主动出击,提出了积极参与青科会的想法和态度。后来,公司有幸成为青科基金的管理人以及青科孵化器的运营方。”张泽说,他们通过自主研发的“五维技术论”评估体系,对科技成果进行筛选和评估,对高质量的成果项目进行投资转化,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资源,搭建“成果转化+基金投资+创新赋能”的科创投资与服务体系,为温商企业链接创新成果资源,助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青科基金的管理人及青科孵化器的运营方,张泽和他的团队扮演着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翻译官”和“连接器”,不断地为企业链接科技成果技术,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
青科基金和青科孵化器的独特价值,不仅在于资金支持,更在于它为在孵企业提供的全方位创新赋能。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便是一成功例证。“纳百川是青科基金投资的首批企业,专注于新能源电池冷却系统。”企业非常注重技术创新,虽然在该领域已处于行业领先,但为追求更完美的工艺和更优异的产品性能,期望开发新一代冷却板低温钎焊技术。
“我们主动提出,可以帮企业寻找匹配全球青科会创新成果。”张泽回忆道。团队甚至联系了乌克兰专家,最终在国内找到了北京一专家团队展开联合技术攻关。针对铝合金产品的高质量钎焊制造,成功突破了现有铝及铝合金钎焊材料熔点高、成本高、钎焊接头性能差等难题,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铝合金中低温硬钎料及相应的钎剂,为企业降本增效。
“为了让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更加精准高效,我们已为上百家企业建立专项青科成果对接群。”张泽说,“比如服装企业,我们就围绕着服装产业的上下游,筛选出与之匹配的技术成果项目对接到相关企业负责人。”
截至2025年9月,青科孵化器共计收录在库科技成果7566项,涵盖硬科技九大领域,累计投资成果产业化项目近20个,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0余项,累计孵化企业89家,其中在孵企业48家,成功毕业企业41家,累计实现总产值19.77亿元,贡献税收5354.3万元。
通讯员 张嫣彬 本报记者 叶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