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满“浙”里贴心宣教“惠”万家
![]() |
工行温州分行开展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
![]() |
建行工作人员进商场宣传金融知识。 |
![]() |
温州银行与城区快递驿站合作,在超1000件包裹上粘贴反诈提示贴标。 |
9月15日至9月21日,浙江金融监管局联合省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2025年浙江“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围绕“为民办实事、提升服务水平,规范营销行为、强化适当性管理,抵制非法中介、维护金融秩序,防范电信诈骗、保护财产安全”等四方面,通过开展金融消保领域优秀实践案例展示,组织金融教育“进电台”公益宣传,送金融知识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圈、进地铁等系列活动,多渠道、广覆盖开展金融教育宣传。
本报记者 徐慧敏
通讯员 徐梦茜 陈慧敏 贾晓芹 叶克洋
“反诈宣传官”现场互动
在浙江金融监管局的部署下,一张由金融知识织就的“安全网”,正以创新的形式被撒向社区商圈。各家金融机构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让防骗反诈的智慧在城市的商业脉搏中涌动。
在温州市区滨江万象城,一场别开生面的“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9月18日,工商银行温州分行工作人员联合温州市鹿城区黎明派出所专业“反诈宣传官”,在人流密集的商圈搭建起坚实的金融安全知识普及阵地。
本次活动是浙江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的一个场景。现场,主办方巧妙设置多个互动区域,极大激发了市民参与热情。在“答题有礼”智慧角,围绕个人信息保护、理性投资、防范非法集资与电信诈骗等核心议题设计的互动题目,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踊跃挑战。一位答对题目的老先生笑着说:“这些小知识平时都听过,但通过答题加深了印象,这些小礼品更是意外之喜!”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警民互动区”,派出所的“反诈宣传官”们结合近期高发的“刷单返利”“虚假网贷”“冒充客服退款”及“投资理财”等真实陷阱,剖析诈骗手法,现场传授“三不一多”反诈口诀。一位曾遭遇银行卡风险的市民深有感触:“民警讲的案例太真实了,要不是当时银行卡被及时管控,我的钱可能就追不回来了!”
本次商圈活动,是工商银行温州分行构建多层次、常态化金融消保宣传教育体系的缩影。工商银行温州分行与公安机关的深度联动,成功将金融知识普及的触角延伸至繁华商圈,直接抵达市民身边。这种“警银携手、共筑平安”的创新模式,将金融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有效提升了公众的金融素养和安全意识,为维护区域金融市场的和谐稳定注入了动力,生动诠释了“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
“金融‘蔬’适圈”寓教于乐
浙江“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期间,在浙江金融监管局的统一部署下,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五进入”宣传活动,针对非法金融活动、电信诈骗等金融领域突出问题,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等方式,加大推进金融教育宣传向基层的延伸力度,打通金融教育宣传“最后一公里”。
在乡村的小广场上、校园的教室里、商圈的街巷间,一抹抹“建行蓝”步履不停,满怀热忱穿梭于群众之中,将实用的金融知识与贴心的便民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建设银行温州分行聚焦群众关切的金融话题,常态化开展“走基层—话消保—风险提示送上门”专项行动,创新打造“主动入村社+预约上门讲”的宣教模式,推出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需求的金融教育宣传服务。
乡村是金融知识普及的薄弱环节,金融进乡村,不仅是安全理念的普及,更是对村民财产安全的守护,为乡村稳定发展增添保障。建设银行瑞安支行走进瑞安市马屿镇瑞溪村,工作人员化身“反诈宣传员”,创新打造“金融‘蔬’适圈”场景。活动以村民熟悉的西瓜、南瓜、红薯等蔬果为载体,在蔬果上悬挂“青菜白菜空心菜,短信链接不理睬”“西瓜木瓜哈密瓜,赚钱别给骗子花”等反诈标语,并结合套圈互动讲解真实案例,让抽象的金融安全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互动现场,一位村民真切说道:“以后遇到陌生人说能赚钱,我肯定多留心!”
金融进校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爱与责任的传递,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建设银行永嘉支行走进永嘉县瓯北第一中学,志愿者化身“金融导师”,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合理规划零用钱、识别假币等实用知识,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互动环节中,一位学生由衷感慨道:“以后收到陌生链接,我再也不会随便点了!”
除了线下的“五进入”,在线上,建设银行还借助科技赋能,精准对接特殊客群的迫切需求,将柜台服务延伸至客户家中。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群,客户本人或亲友可通过建行“云速递”客服平台预约上门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与安全,真正做到服务零距离。
据统计,本次“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建行温州分行108个网点共开展线上线下宣教活动150余场、受众消费者人数6.3万人次,把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实用的防护知识送到更多群众身边。
搭乘快递“快车”进千家
针对当前金融市场复杂风险形势,各级金融监管部门组织指导辖内各级金融机构,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风险提示体系:线上依托官方网站权威发布系列消费风险提示,详细拆解分析“零首付购房套路”“金融投资类电信诈骗”“职业背债陷阱”等骗局的表现形式与危害后果;线下组织深入县域基层,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行动,结合典型案例为不同群体深入讲解,有效提升消费者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获得广泛认可。
今年以来,温州银行“宣教+”的模式不断融合创新,通过“运动里程+金融宣传”将员工健身活动与消保知识传播相结合,利用朋友圈转发点赞扩大影响范围;“广播+金融”则借助早高峰广播节目,以互动问答形式向通勤群体普及防诈“三不”原则,节目覆盖听众达千万人次。
“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期间,温州银行与城区快递驿站合作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行动,在超1000件包裹上粘贴反诈提示贴标,让每一件快递都成为移动宣传媒介,让金融知识搭乘快递“快车”走进千家万户,实现金融知识入户式传播,有效提升宣传的社会影响力。温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活动突出“宣教+”创新模式,其中“快递+宣教”跨界联动成为亮点。在活动中,温州银行精心组建的“金融轻骑兵”服务队深入多元场景开展精准宣教。队伍先后走进经开区商务广场、水果批发市场、乡村社区、学校及企业项目部,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定制差异化宣讲内容。在社区网点,重点剖析“养老理财骗局”“刷单返利”等典型诈骗手法;在农户商铺,着重讲解假币识别技巧和涉农诈骗防范;校园课堂则通过生动案例警示“游戏充值诈骗”和出借银行卡风险,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金融观念。
本次“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是温州银行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据介绍,9月15日至9月21日,在温州金融监管分局的指导下,温州银行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构建“网点+六进+创新”三维宣传体系,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0余场,触达消费者近15万人次,切实提升了市民的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