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浙商低空经济合作周”永久落户建德

  本报讯  9月18日至19日,2025浙商低空经济合作周暨建德低空生态展在杭州建德召开,活动期间发布了“领航者·2025低空经济TOP100”“2025低空经济领航之城”等多个榜单与案例,并宣布“浙商低空经济合作周”永久落户建德。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已被纳入浙江建设“民航强省”与“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核心目标。

  建德为何能成为浙江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建德市市长王新锋介绍,建德早在2006年就取得省内首张A类民用机场许可证,拥有5700平方公里华东最大单块低空空域,建成全省低空服务系统指挥中心,并落地华东智能无人系统试验测试认证基地。本地航空小镇已形成工业级无人机制造基础,培育出如华奕航空等优秀企业——该公司获国内首张无人直升机特殊适航证,中标全国20个省市中的11个应急救援平台。王新锋还宣布设立2亿元低空经济综合基金,并参与杭实集团30亿元低空经济母基金,为企业提供坚实资金支持。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覆盖广,潜力巨大。”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强调,通用航空是我国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他建议推进“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发展路径,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与公益结合的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县县有通航机场、乡乡有起降点”,加快空域开放,实施“政、军、民”协同管理,培养百万级持证飞行员,设立航空应急救援保险基金,加强人才培养,并推动垂直起降飞机通航试点。

  浙江企业正积极切入低空经济领域。宁波翼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昌勇表示,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场景开放,公司自转型无人机机巢研发制造以来,业务持续增长,今年预计营收两至三千万元,并计划上市和出海。杭州新联航空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超介绍,公司通过开发低空旅游、科普研学和体育赛事等新场景,年接待研学人数10万人次、低空游览超2000人次,赛事带动本地消费超百万元。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李艳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