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邬刚:以人才与创新破局“芯”瓶颈

  日前,在杭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集创中心”)明亮的培训教室内,十几名年轻学员正围绕一台国产数模混合信号测试设备进行实操演练。他们手中的设备,正是由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科技”)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的一款测试设备。这一幕,正是加速科技董事长邬刚创业17年来最希望看到的,作为推动这一平台从构想走向现实的核心人物,他正以“产业反哺生态”的姿态,致力于将集创中心打造成杭州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高地。

  跨界突围

  从FPGA到测试设备国产化

  邬刚的创业始于2008年。作为连续创业者,加速科技是他创立的第4家公司。“我早期业务聚焦算法加速。后来我们发现,数字芯片测试设备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技术瓶颈难以突破。”邬刚回忆道。

  通过深入分析芯片测试设备的技术演进路径,邬刚团队发现,测试设备的核心突破点在于高速通信技术、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和高精度模拟技术——这正是加速科技团队的技术积累所在。

  2019年,公司推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250Mbps及以上数字混合信号测试系统ST2500系列,入选“浙江省首台(套)装备”,效率提升30%以上。“250MBps的数据处理速率,使得该设备能轻松应对大部分芯片的测试需求,覆盖了约70%的市场份额。”邬刚表示。目前,该设备累计装机量突破700台。

  “三真”教学

  打通人才供给“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加速科技的成功是“点”的突破,那么集创中心的成立,则是邬刚推动“面”上生态构建的战略之举。2024年,在杭州市“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实现800亿元”目标的感召下,邬刚与杭州未来科技城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该中心。

  “杭州市余杭区集成电路企业众多,但普遍面临两大难题:人才紧缺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匮乏。”邬刚道出中心成立的初衷。作为国内测试领域的领军企业,加速科技深知,单打独斗无法支撑整个产业的腾飞。

  “高校培养的是潜力,我们培养的是即战力。”邬刚介绍说,集创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三真”教学法:真实工程师授课、真实设备操作、真实项目实训。据了解,集创中心依托教育部“芯星计划”“宏志助航”等项目,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及全国百余所高校,以 120 余位专业工程师导师构建起成熟的课程体系、培训基地,建成可同时容纳150人的培训基地。

  公共服务

  搭建集成电路产业新生态

  如果说人才培养是“造血”,那么技术平台建设则是“输血”。集创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有10条CP(晶圆测试)与FT(成品测试)产线,配备加速科技自主研发的ST2500系列及Flex10K高端测试系统。

  “很多中小企业有设计能力,却缺乏测试资源和经验。”邬刚表示。集创中心不仅提供从设计验证到小批量量产的全流程测试解决方案,还开放测试案例开发与定制化服务,帮助本地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加速产品上市周期。仅2024年,集创中心已为区域内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有效缓解了“有芯无测”的困境。“这不仅是一个服务平台,更是一个技术孵化器,让创新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邬刚说。

  作为运营方,加速科技将企业运营思维注入公共服务。集创中心第三大功能——产业服务平台,正成为链接上下游的枢纽。

  “我们不只是一个培训中心,更是一个生态引擎。”邬刚展望未来。中心计划年培训规模突破500人次,深化技术服务能力,并与更多高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向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延伸。本报记者  杨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