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银行携手,30余家科技型企业率先受益
“浙科联合贷”落地杭州科创金改试验区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董事长周才健如是形容早期将名下所有资产投入到企业研发时的境遇。今年,“浙科联合贷”服务模式在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正式落地,工商银行与杭州银行签订浙科联合贷合作协议,分别为“汇萃智能”提供2000万元、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支持,银银合作以模式创新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在“浙科联合贷款”赋能之下,汇萃智能的规模由最初的200平方米扩展到4000平方米,今年营收较去年同期翻番,预计可达2亿元以上。
近日,在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杭州市委金融办等共同指导下,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首批12家金融机构携手合作,共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浙科联合贷”服务,首批30余家科技型企业率先受益。
“浙科联合贷”服务模式以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资源互补、政策集成“四位一体”为核心,疏导解决局限科技金融的堵点痛点,破解单一银行信贷支持难以匹配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的难题,通过政银双向推送,设立主体培育库,将众多仍处于传统科技企业名单之外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并围绕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成长阶段,分别设计了“浙科普惠联合贷”“浙科成长联合贷”“浙科领航联合贷”等产品。
“一致接触,同时启动,共同服务。”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科技金融中心)总经理夏邦圆表示,“银行之间在账户、流水、上下游、行业评价等方面实现更充分、更全面的价值判断,为企业长期的金融杠杆赋能。”除了通过专业能力与资源优势互补,助力银行机构精准识别科技赛道价值,使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取额度更高、期限更长、成本更低的贷款,“浙科联合贷”模式还能够有效分散风险。“避免单一银行因项目失败而承担过高损失,或个别银行提前抽贷引发‘踩踏’风险。”杭州银行科技支行行长楼月未说。
西湖维泰(杭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西湖大学孵化的创新科研企业,专注于代谢小分子临床质谱检测技术的研发与转化。
成立初期,该公司面临无盈利记录、无固定资产抵押、无规模化订单的“三无”困境,传统融资渠道受限。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及时提供350万元资金支持,其中包括150万元“以人定贷”的专属信用贷款和200万元“以保定贷”的政策性担保贷款,并于2022年引荐产业资本,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一轮股权融资。
此后,兴业银行依托与西湖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高层次机构及产学研转化平台,依托行业研究,在企业尚未实现盈利时,提供了1000万元总敞口额度授信。
随着今年7月“浙科联合贷”应运而出,杭州银行与兴业银行在共同服务企业上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将西湖维泰纳入“浙科成长联合贷”合作范围,为企业提供合计1200万元授信,贷款利率较同期企业贷款利率低了26个基点。同时合作协议中约定,可根据企业成长节奏为客户调整转换联合贷产品子类,精准匹配科技型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建立银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陪伴企业成长。
本报记者 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