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五周年“成绩单”出炉

全国首创193项制度创新成果

  本报讯  9月5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以来,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0项,其中全国首创193项。2024年浙江自贸试验区以不到浙江省1/400的面积贡献了该省19.2%的外贸、17.6%的外资和8.9%的税收收入。

  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在舟山片区的基础上,新增宁波、杭州和金义片区,形成了“一区四片”的新格局。

  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争取并推动贸易、投资、资金、运输等领域共71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例如,知识产权工作持续破题,聚焦质押融资、跨境交易等,形成全国首单含游戏动漫版权的证券化产品等系列创新成果,让“知产”变“资产”;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实现浙江自贸试验区全覆盖,累计开立账户超40万户,提升企业跨境资金管理便利度;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将企业退税环节从“清关离境后”提前到“启运港装运”,退税周期缩短5天至20天。

  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海事服务、税务服务等热点领域,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比如贸易通关方面,搭建特殊生物制品一体化通关平台,采取无纸化一站式通关模式,特殊生物制品的通关时间压缩60%以上。再如船员服务方面,实施外籍船员证书合并办理,打造“全国船员业务咨询热线”数字化平台,累计提供咨询服务超16万次。

  浙江自贸试验区以“为企业营环境”的信心,引来了外资的持续“加码”。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引进了雪佛龙二期、地中海航运、美国GE等世界500强项目,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超过17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打造了开放合作的高能级平台。

  浙江省税务局副局长陈艳介绍,过去五年,浙江省税务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开展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着力打造各类企业“愿意进来”“留得下来”“方便出去”的优良税收环境,也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提醒服务,避免因备案单证缺失带来的退税风险,这项做法惠及该省7.9万户企业。

  为推动货物贸易便利化,浙江还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综合保税区。杭州海关副关长陈海鸣介绍,去年先后完成了义乌、舟山港和金义等综合保税区规划调整、验收和封关运作,今年又推动杭州综合保税区增设空港片区通过国家部委的预审。截至目前,浙江自贸试验区每个片区实现了区内设立综合保税区的全覆盖,两区叠加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据统计,2024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的综合保税区以不足9%的面积贡献了区内42%的外贸进出口值。

  本报记者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