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金融】

一碗拼好饭:托起宁波慈溪夫妻小店的希望

  在宁波慈溪市车水马龙的街角,一家40平方米的餐饮小店“黄山菜饭骨头汤”弥漫着浓郁的骨香。店主蒋丹丹正麻利地打包外卖餐盒,丈夫在不忙的时候做骑手多一份收入。这样的里外劳作,是这对来自安徽宿州夫妻维持生计的方式。“房租一年5万元,每天食材水电成本1000元打底,两个孩子和老人在老家,还有每月3000多元的房贷。”蒋丹丹说着,声音里却透着韧劲。

  三年前,蒋丹丹还在苏州服装厂打工,当年龄增长,工厂的节奏不再适合,人生的岔路口横亘眼前。恰有一个好姐妹在宁波经营黄山菜饭店让蒋丹丹前往帮忙,就这样边看边学,一待半年多。2022年,带着“人总是要吃饭”这份朴素的认知和对餐饮行业相对稳定性的期许,夫妻俩选择在宁波慈溪落脚创业。

  店址选在慈溪市乌山路,紧邻国贸大厦,看中的是人气。未曾想,起初生意不好,每天一睁眼,房租、水电加上食材成本将近1000元,而一天的营业额仅有300元,在沉重的家庭负担面前,这点收入显得杯水车薪。看着空荡荡的小店,丈夫借了辆电动车,一头扎进外卖骑手的大军,“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跑几单”,每天跑十几个小时,时常累得清晨挣扎难起。面对小店生存的艰难,悄然埋下了改变的种子。

  正是丈夫跑外卖的经历,让他亲身体验着线上外卖的蓬勃力量,在与众多骑手的交流中,敏锐感知到数字化渠道对小餐饮的重要性。夫妻俩很快达成共识,他们果断入驻外卖平台,开启了堂食与外卖双线并行的新模式。不久,美团拼好饭的业务经理找上门来,介绍了这种均价15元左右、通过平台集采降低价格、提升商户备餐效率的套餐模式。虽然前两年拼好饭的订单增长缓慢,但夫妻俩并未放弃线上探索的决心。

  转机发生在今年,美团平台加大活动折扣力度,小店的外卖订单,尤其是拼好饭订单,如同被注入强心针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订单量的激增,不仅是数字的跃升,还源于小店对品质的坚守,而这份坚守在拼好饭模式下被充分验证和放大。

  蒋丹丹深知,在理性消费时代,低价绝非低质的借口,信任才是长久经营的根本。“好吃味道很不错,菜跟饭都很新鲜,推荐!”这份来自顾客的质朴评价,是她最珍视的荣誉。为了守住这份信任,她将品质管控贯穿于每一个细节:食材源头严把关,所有原料均由她亲自在平台上精挑细选,哪里质量高买哪里。

  拼好饭订单与堂食订单共用同一后厨、同一锅灶、同一批调料,口水鸡现做现拌,确保那份鲜香麻辣的独特风味,分量足斤足两,绝不为压缩成本而偷工减料。这种“同锅同灶同标准”的“同质同标”策略,彻底打破了消费者对低价拼单外卖“可能缩水”的固有疑虑,赢得了“性价比高,吃得安心”的广泛赞誉。骑手们也被这份实诚所吸引,把小店当作“根据地”,也会向顾客推荐“拼好饭上点,和堂食一个味!”他们的身影和口碑,成了小店品质最生动、最有力的“活招牌”。

  拼好饭带来的,远不止是订单数量的增长,更是经营理念的革新与生存空间的拓展。它像一把钥匙,为黄山菜饭骨头汤这样身处社区、资源有限的小店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市场的大门。美团的活动支持和拼好饭模式的普惠特性,精准地将小店推送给周边乃至更远区域的潜在顾客,尤其是县域及郊区订单的增速,成为小店增长的新引擎。如今,相对稳定的月收入,终于能够较为从容地覆盖每月3000多元的房贷和孩子的教育支出,让这对奋斗的夫妻看到了生活的曙光。

  从日均不足20单的堂食小店,到线上线下日销百余单、骑手络绎不绝的“宝藏根据地”,黄山菜饭骨汤饭的蜕变,是万千中国坚韧中小餐饮商户在数字化浪潮中奋力前行的缩影。蒋丹丹夫妇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拼好饭模式的核心价值,它绝非简单的低价引流,而是一条以数字化赋能为核心,以品质坚守为基石,连接商家诚意与消费者信任的可持续增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