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看浙江农创客如何用“小改造”撬动“大共富”

猪圈变咖啡馆 老宅成工作室

  本报讯  8月18日,以“携手兴乡村,农创促共富”为主题的“建行杯”第九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杭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窑里青年文产赋能整村运营模式”“养生茶撬动新市场”项目分别获得乡村休闲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两个赛道的桂冠。

  本届大赛设置农产品加工与乡村休闲旅游双赛道,吸引全省67个优质农创客项目参赛。经过省赛、半决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两个赛道分别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黄彬彬作为“窑里青年文产赋能整村运营模式”的负责人,于2023年5月带领团队驻守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以“艺术兴村”为发展路径,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乡创团队。秉承“小成本、微改造”理念,团队发起“艺术乡建·不止概念”“乡村艺穗节”等系列青年乡创行动,吸引30余位青年艺术家进村创作,为这个江南小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黄彬彬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窑里村累计收储改造农房183间,盘活闲置资源超1.2万平方米,村子里的废旧猪圈变身咖啡馆、老宅做成了艺术家工作室。短短两年多时间,“养猪大村”蜕变为“儿童友好艺术村”,村民年均增收近2万元,黄彬彬也从初出茅庐的“新农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兴农人”。

  更令人振奋的是,其团队探索的“青年入乡+文产赋能”模式已在杭州高桥村成功复制。通过打造“宠物友好主题村”,高桥村在不到一年内吸引11家新业态入驻,整村闲置空间利用率突破90%,再次验证了这一创新模式的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王通林表示,要进一步激励青年入乡发展,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聚人才之池、扬创新之帆、强产业之基。要以创业创新孵化新业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瞄准“三农”领域的新“风口”,抓住新赛道新机遇,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农业+低空+AI”“农业+科普+研学”等新业态,助力构建农业及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创业创新激活新乡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开发好、拓展好、转化好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情怀价值。要以创业创新孕育“新农人”,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坚守为农服务的初心,坚持“联农带农,富农强村”共赢发展,在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新征程上贡献力量。

  决赛现场还举行了现代化农创园金融服务点授牌仪式和“赋能农创 助力共富”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展示了农创客风采以及农创客优质产品,并设置“农创助力浙BA”“农创赋能‘土特产’共谱‘山海情’”等互动区。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