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以科创赋能传统食用菌产业
地处浙闽边界的庆元,是我国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重要分布区。相传800多年前,南宋菇农吴三公在长期与香菇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懈探索,发明了“剁花法”和“惊蕈术”,使香菇生产从野生采集转向人工栽培,解决了山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如今,庆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全产业链年产值58亿元,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面对市场饱和与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庆元传承“吴三公”创新精神,以科创赋能传统食用菌产业,通过品种改良、数字化生产、新产品研发等手段,推动实现全产业链延伸升级。
走进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新品培育室,只见标注不同型号的菌棒有序排列,刚刚破土而出的圆润菌盖,散发着浓郁菌香,科研人员穿梭其中,认真记录每株菌菇的各项数据。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主任陈俊良介绍,为保存和利用当地丰富的种质资源,助力食用菌产业新品研发,中心依托县内李玉院士工作站等8个省级科研平台,不断探索人才交流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机制,于2021年建成全省首个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野生菌种质资源2000余份,筛选优特异种质资源100余份。目前选育驯化的“庆科1号”“庆科2号”等4个新品种经种植推广,凭借高品质和高产量,助力菇农年均增收3倍以上。2024年,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获评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并获批设立国家级“香菇科技小院”。
育种创新结出硕果的同时,庆元还积极构建“菌棒生产工厂化、栽培管理基地化”新模式,推动食用菌生产实现智能化转型。在庆元县精创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菌棒生产线高速运转,一箱箱接种好的高质量菌棒陆续运往菇农手中。“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我们通过智能化生产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化加工菌棒、标准化接种养菌、热泵节能烘干香菇。”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全年可高效生产菌棒2000万袋,实现日烘干1万斤干菇,节约人工成本超40%。
为补链强链,庆元还重点发力食用菌精深加工领域,出台教科人赋能生物科技产业专项政策,实施“一企一案”精准扶持,对珍稀品种培育和精深加工人才给予1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的补助,有效提升产业价值链。
在政策引领下,当地龙头企业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浙江方格药业专注食用菌有效成分提取,将灵芝等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数十倍,其拳头产品灰树花胶囊已成为国内真菌类抗癌药新秀。浙江百兴食品则抢抓预制菜风口,投资2.5亿元建成智能化工厂,生产六大类300余款精深加工产品,创新推出的金耳花胶鸡等预制菜产品,远销海外10多个国家,进一步推动庆元食用菌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暴妮妮 吴明标 刘静琪 杨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