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创新

两年间,丽水金改成效显著

  本报讯 记者从人民银行丽水市分行了解到, 丽水市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年来,联动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全市上线推出的“生态抵质押贷”已达10余个品种之多,包括GEP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国家公园林地地役权收益质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水利工程产权抵押贷款、生态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生态商标权质押贷款、生态专利权质押贷款、用能权质押贷款等类别,余额达321.8亿元。

  立足“生态第一市”自然禀赋,当地组织开展生态资产确权颁证,开发上线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组建“两山合作社”对生态产品收储开发。9月,丽水市国家公园林地地役权生态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强基试点项目首笔贷款落地景宁县。由国家公园保护中心联合农商银行,根据林农同意申请书建立林地地役权生态补偿收益账户监管机制,创新推出“账户监管+利率优惠+整村授信+线上办理”普惠绿色金融模式。农商银行根据林农年度收益金额的20倍给与贷款授信,提供低于信用贷款210个BP的优惠贷款利率;若贷款不良,由银行从收益账户中扣划补偿收益直至本息全部偿还。

  依托“两山合作社”创建林业碳汇合作收储开发模式,丽水在林业碳汇收储交易端和生产端组建交易资金闭环,探索国家储备林银团贷款支持林业碳汇储备基地建设。如庆元国家储备林项目就成功获得了商业银行银团授信9.6亿元。目前,以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为质押物的“浙丽林业碳汇贷”,已在丽水辖内4个县实现推广。

  丽水素有“中国水电第一市”之称,年均发电量70亿千瓦时,789座装机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站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转型存在大量资金需求。去年初,丽水以取水权(取水许可证)为抵质押物推出“取水贷”,共完成贷款授信347.8亿元,实际融资115.6亿元,相关做法获评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青田雅洋汇水电站运行二十多年,面临设备老化、机组效率较低,通过取水贷融资,获得了335万元改造资金,使得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走进景宁县大均乡,记者用微信扫了扫村民季香球家门上的信用户二维码,显示生态信用评级五星,授信额度30万元。在农村小额贷款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丽水全面构建生态行为正负面清单和指标体系,围绕个人、行政村、企业三类主体分别构建生态信用评定机制,将个人“绿谷分”“生态信用村”以及企业生态信用等级等运用于贷款准入、额度、利率等审批流程,创新“生态信用贷”,余额实现46.4亿元。

  季香球在有资金需求之时,只要到村口的“两山”转化金融服务站,通过5G设备连线视频柜员,凭“生态信用”积分,就能在家门口直接申请、使用、归还贷款。

  而如今,大均乡的金融服务站又升级为“政电银”一体化综合服务点,被赋予了政务服务、电力业务和金融服务的便民一站式办理功能。

  目前,丽水市绿色贷款实现大幅、快速增长,2022、2023年增速分别高达67%、70%,高于全部贷款45个百分点以上,二季度末贷款余额899.7亿元,达到试点初期的2.6倍。本报记者 赵琦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两年间,丽水金改成效显著 2024-10-25 2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