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精准防治还他们“看得清的权利”

  (上接A1版)

  基于这个研究平台,团队对合成的34个新分子实体进行实验评估,筛选出5种分子化合物,可有效逆转白内障相关蛋白聚集。其中C35的药效更是喜人,高于羊毛甾醇100倍,且无生理毒性,成药前景广阔。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被称为‘眼科的达芬奇’,是人工智能与激光的强强联手,两者结合代替白内障医师完成撕囊、劈核和矫正等眼部精准操作,具有显著优势。”姚克介绍。

  面对硬得像核桃的白内障,传统手术是用大量超声能量将其震碎,极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严重者甚至需要角膜移植。团队基于飞秒激光高平均功率、高重复频率的特性,在国际上首次将其运用到硬核白内障手术,将角膜内皮损伤率从老手术方法的19.96%降低至7.85%,同时使视力恢复时间从3个月减至1个月。在飞秒激光精准技术的基础上,团队实现了前囊膜零撕裂,突破了这个困扰业界多年的瓶颈。

  除了率先利用先进的飞秒激光设备和技术,团队更引领了这一领域的创新发展:率先关注到术后干眼问题,并提出围手术期干眼防治策略;发现飞秒激光切口易导致更高的术源性角膜散光,并为设备公司开发适合亚洲人眼睛的新型负压PI吸引环以及具有更优化参数与模式的全新软件提供了依据。

  此外,姚克带领团队首创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和熔融—冷凝技术,成功制备出4 种可有效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及后发障的新型人工晶状体,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另一项已通过 CFDA 注册检验,具有重大临床转化价值。

  与此同时,团队和国内主要眼科企业合作,研发超声乳化仪、手术显微镜、人工晶状体和手术器械,打破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幅度降低手术成本,在取得重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使企业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36亿元。

  目前,白内障精准防治技术应用于包括全国眼科排名前十医院在内的73家医院, 133 万余名白内障患者直接受益,并通过其中50家三甲医院进行技术再辐射,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马宇丹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精准防治还他们“看得清的权利” 2020-01-21 2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