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保护航畅享“中国服务”
湖州多措并举提升外籍人士金融服务温度
![]() |
![]() |
![]() |
![]() |
![]() |
![]() |
通讯员 孙杰 刘百顺 本报记者 蔡家豪
破除语言壁垒
让权益保障“听得懂”
金融机构积极应对语言沟通挑战。在中国工商银行安吉支行营业部,大堂经理面对中文水平有限的白俄罗斯客户,熟练运用翻译工具、英语及肢体语言,清晰讲解开卡流程与风险,针对客户约翰先生提出的移动支付绑定疑问,现场演示移动支付绑定。
杭州银行德清支行遇到沟通困难的加纳客户,立即安排英语专员协助,快速解决其因护照信息未更新导致的微信支付绑卡难题,赢得客户由衷称赞。多语言服务和灵活的沟通方式,成为保障外籍客户知情权的基础。
尊重多元习惯
让支付选择“看得见”
兼顾移动支付与现金使用习惯。浙商银行湖州安吉支行通过“境外客户绿色通道”,仅用3分钟时间为俄罗斯客户阿列什凯维奇先生完成手机银行信息变更,并指导其绑定常用支付App。同时,网点工作人员主动介绍并提供“零钱包”兑换服务,配备小额纸币硬币,满足不同支付偏好需求,客户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在安吉县“以竹代塑”展示中心,斯里兰卡嘉宾选购竹制品时,轻松体验了安吉农商银行提供的“零钱包”兑换服务,他对这一贴心举措赞不绝口:“‘零钱包’兑换服务太棒了,我在这里兑换了一些零钱,接下来购买食品、纪念品很方便。”
筑牢安全防线
让风险防范“记得住”
强化金融安全意识宣导。中国工商银行德清支行工作人员小沈在为中东客户卡里姆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同步用流利英语结合案例手册,讲述诈骗套路。例如冒充客服诱导转账、虚假中奖套取信息等,还分享套路防范技巧,如不点击陌生链接、保护验证码等,确保客户理解相关风险。
一名巴基斯坦籍客户来到德清农商银行科技支行,希望开立一张当地银行卡用于工资的发放及日常消费,网点工作人员根据客户提供的护照等证件资料为其开卡后,使用图文并茂的自制防诈折页进行宣传,简洁明了地提示风险,客户对效率与态度高度满意。金融机构多语言、可视化的防诈宣传有效提升了外籍人士的风险防范能力。
创新服务通道
让财产权益“摸得着”
聚焦高效便捷,创新服务通道。浙商银行湖州长兴支行在长兴浙北大厦购物广场设立全县首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美国华侨LI先生体验后赞叹:“真没想到在购物点就能退税,再也不用跑机场排队!”此模式解决了传统退税奔波、周期长、手续繁的痛点。
同时,针对批量或特定需求,银行主动延伸服务。中国农业银行长兴龙山支行为急需解决日常消费难题的外籍客户高效开卡,并指导绑定移动支付,客户主动添加微信建立长效沟通。
浙江丽浮有限公司多名意大利籍员工需要办理工资卡,因语言不通、流程不熟悉且开卡需求迫切,宁波银行安吉支行组建专项小组,并提供双语开卡材料与流程说明,高效批量开卡,并指导手机银行操作,确保客户能顺利完成工资兑换,同时提供7×24小时在线支持,及时解决用卡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获得企业与员工一致好评。
这些服务体现了湖州市金融机构通过流程优化、主动对接、延伸支持等举措,高效满足外籍人士开户、支付等核心金融需求。
以权益保护之“暖”,筑金融开放之“桥”。湖州金融监管分局引领辖内金融机构,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深度融入服务外籍人士的细节之中。这些充满人文关怀、聚焦权益保障的实践,有效破除了外籍人士在华的金融消费障碍,彰显了湖州市金融业以人为本、安全稳健的服务底色,为营造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湖州金融监管分局将持续深化服务创新,筑牢权益保护网,让每一位外籍来华人员都能安心、便捷地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