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金融之笔 绘共富华章
金华银行业亮出金融为民共富答卷
![]() |
武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走访雅绿农场,助农增收。 |
通讯员 卢小平 本报记者 赵琦
精准浇灌 金融活水润沃土
13度的甜,14度的鲜,一口咬下,香甜爆汁,六月的兰溪,与气温一同攀升的还有兰溪杨梅的热度。然而因缺乏抵押担保,梅农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兰溪农商银行推动市政府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实施办法,由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大棚杨梅领域先行先试开展确权登记,银行同步推出“农业设施抵押贷”。
杨梅素有“一日味变,两日色变,三日全变”的保鲜难题。为助力锁住美味、一路抢“鲜”,兰溪农商银行聚焦杨梅生产、运输、产品再加工等环节,积极探索 “企业+农户”模式,协助杨梅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杨梅鲜果收购协议,实现当地年均3000吨杨梅汁产销。
“这笔800万元的‘粮农贷’就像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的资金缺口。”位于金华市婺城区长山乡的浙江婺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虞东红感慨。由于农业企业轻资产特性,企业融资难度较大。金华成泰农商银行在了解企业需求后,匹配了“粮农贷”,提供800万元授信支持,解决了资金难题。
近年来,花卉苗木,两头乌、无抗鸭蛋、富硒米、茶叶等“土特产”正成为金华多个乡镇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这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金华成泰农商银行通过“共富·花木贷”“共富·设施贷”“共富·活体抵押贷”等金融产品,累计为315户涉农主体发放专项贷款17.5亿元,成为金融助农的生动缩影。
“自己种植葡萄已经9年了,技术人员的开支和采摘销售成本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葡萄种植农户何师傅说,“邮储银行‘葡萄贷’利率低,贷款便捷,及时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邮储银行金华市分行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服务,创新推出“特色产业贷”,向浦江近350户农户投放葡萄贷2.13亿元。
产业振兴 金融甘霖育新机
东阳市是浙江传统绿茶主要产区之一。“传统工艺不能停留在老样子,要让茶香跟上时代的味蕾。”东阳市某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作为家中第五代茶业传承人,10余年间深研六大茶类传统技艺,研发“发酵茶”等特色产品,逐步构建起了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其间,东阳农商银行以“陪伴式”金融服务全程护航。如今,这家茶叶公司创新的茶品在金华市、浙江省乃至全国性展览大赛中屡获殊荣,以茶为媒,带领乡亲们加入标准化种植。
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时代浪潮中,金华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文旅产业。针对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轻资产运营特点,该行创新推出“抵押+信用”组合融资方案,近两年累计为企业投放335万元资金,支持其以现有营地为核心,拓展云中溪营地、创意人才公社、食材工坊等多元业态,项目年营收突破750万元,单日最高接待游客1300余人次,年激活周边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等配套产业增收超200万元。
“今年种了8亩莲子喜获丰收,产值达3万余元!”日前,中信银行杭州分行驻村党员王成旺来到武义县桃溪镇锦源村低收入边缘户蓝振梅家中,了解巩固脱贫增收情况时,正在加工宣平莲子的蓝振梅高兴地说。
早在1996年,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就出资50万元为武义桃溪中学修建“中信楼”教学楼。从2019年起结对桃溪镇锦源村,至2024年已累计为当地捐资600余万元。该行会同镇、村干部精心制订帮促项目计划,2024年捐赠的20万元帮扶,重点用于持续推进当地大棚种植香菇共富项目,年增加村级经营收入7万元。同时,继续实施“线上+线下”“采购+助销”等手段,累计助销武义农产品300余万元。
创新产品 金融之笔绘蓝图
2022年,“90后”青年黄涌超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将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技术带回家乡磐安,当起了一名深山“猪倌”。短短几年,他投入300多万元用于购买猪崽、林地流转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磐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情况,迅速发放了100万元“农创贷”。“这笔贷款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更为养殖场技术升级和设施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黄涌超坦言,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还计划通过“幸福猪圈”等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在武义县泉溪镇王毛山村的生姜种植基地,姜农们挥汗如雨,收获着新一季的希望。得益于民泰银行的创新金融支持,这里的生姜产业正经历着从传统种植到规模化、品牌化的蜕变。
针对生姜产业“前期投入大、周期长、回款慢”的痛点,民泰银行推出“无抵押、低利率、审批快”的特色信贷产品,姜农杨杰便是受益者之一。当他因扩建大棚和引进优质姜种急需20万元资金时,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仅两天时间便完成审批放款。资金到位后,杨杰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至130亩,年产量飙升到65万斤。
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是“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的生力军。泰隆银行金华分行针对社区居民、商圈菜场、街边小店等群体推出“烟火计划”扶持政策,通过定向投放消费券、开展商户助销、专属权益和金融支持等为商户引流。如该行在婺城区汤溪镇将“金彩‘家’年华·寻找民间艺人”活动与“共富市集”融合,既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为商户创造了新的客源渠道,单日吸引超5000人次,提升了汤溪镇“汤吃汤玩”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数字赋能 激活共富新引擎
作为我国重要的道地药材产区的磐安县,正依托5G、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建成集数据分析、监测预警、质量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应用系统“中药产业大脑”,配套建设中药材加工共享车间,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精准服务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农行磐安县支行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面向收购、储藏中药材的经营主体创新推出“中药材仓单质押贷款”。截至目前,已有27户药材收储商户通过“中药产业大脑”推荐获得授信2953万元。不仅盘活了中药材库存资源,更推动形成“数字赋能、金融助力、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华溪村的种粮大户吴师傅通过丰收互联App申请“共富贷”,10分钟就获得50万元贷款审批,有效满足采购农机设备和购买化肥出现的资金缺口。义乌农商银行聚焦“扩中提低”目标,成功上线“家庭财务数智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为农户生成“信用画像”,分层分类形成农户预授信额度,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贷款业务。
武义县雅绿农场主要种植有机农产品,却在扩大有机番茄种植规模时遭遇资金瓶颈。武义农商银行快速响应,量身定制500万元专项信贷支持。在浙江省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雅绿农场建成标准化有机种植基地,番茄亩产翻番至4000斤,甜度提升20%。此外,该行还助力农场搭建数字化销售平台,通过“数字+产品”销售模式,打通从田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目前,雅绿农场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带动周边90余名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形成“银企农”三方共赢新局面。
绿色金融 光农互补双丰收
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连绵的群山间,随山势起伏的光伏板如鱼鳞般铺陈,蔚为壮观。光伏板下,种植着铁皮石斛、菌菇等特色作物,做到绿色发电与农业丰收“两不误”。
金华风凌新能源600MW农光互补光伏项目是金东区首个融合农业与光伏产业的发展项目,也是全国单体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中国银行金华分行为项目注入9900万元绿色贷款,在8000亩闲置园地上勾勒出“光农共富”的壮美画卷。项目不仅让荒坡地变身“绿电沃土”,年支付农户土地租金超3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更为村集体带来超百万元的年增收,让当地农户获得“租金+薪金+分红”三重收益。同时,项目年减排60万吨,并衍生冷链仓储、生态旅游等产业,创造本地就业150个,打造出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金东样板”。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上,金华市银行业以“金融为民”的初心执笔,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壮丽画卷。从杨梅大棚里的“设施贷”到光伏板下的“绿电金”,从“中药大脑”的智慧赋能到“云柜台”的指尖金融,每一个创新实践都在诠释着金融与共富的深层共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华银行业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大力度推动普惠金融下沉、更实举措服务乡村振兴、更优路径促进绿色发展,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每一寸共富热土,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更璀璨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