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汇聚一批高能级平台 落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海宁依托浙大催生做强新兴产业

  本报讯 5月,坐落于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的浙大国际科技园施工现场十分繁忙,伴着阵阵轰鸣声,挖掘机正全力开挖土方。

  “目前,鹃湖国际科技城结合海宁本地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的专业优势,明确发展泛半导体、生命健康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区域内已汇集研发中心2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3家,更有170余家企业集聚在校区旁。”鹃湖国际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

  校依城而建,城因校而兴。围绕浙大优势学科,海宁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催生、做强新兴产业。环浙大海宁国际校区,鹃湖国际科技城,建设鹃湖科技创新园、电子信息创新园和生命健康创新园等应运而生。

  开办在浙大国际科技园启真孵化器的海宁九色光芯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ZJUI 2023届博士毕业生吴少雄团队在学院公共仪器设备平台讨论新产品研发:“我们首创的一体式光谱芯片,将传统光谱仪的体积和价格降低了一千倍。希望未来,世界的泛半导体产业看到中国海宁!”

  2023年,鹃湖国际科技城“鹃湖梦想·第一桶金”培育计划启动,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博士后张杰团队一鸣惊人,拿下了一等奖。考虑到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免费的创业场地,技术、金融、市场方面的充沛资源和助力,张杰选择把公司安在了与校区一墙之隔的鹃湖国际科技城内。“我们的核心团队由来自浙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机械加工等不同学科方向的硕博创新性人才组成。”张杰介绍了自己创立公司的初心,“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发明解决临床骨科痛点难点问题。”

  学府浓郁的科创氛围引得科创企业和高端人才纷至沓来。中科睿极(深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海宁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着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芯片等开发业务;全球检测行业龙头——天祥集团国际认证检测中心,将打造长三角乃至中国大陆检验检测行业龙头集聚高地……一批高能级人才平台载体纷纷汇聚于此,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此落地生根。

  “浙江大学与海宁市自2013年共建国际校区以来,在合作办学、人才交流、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战略咨询、区域服务等方面亮点纷呈,创造了‘教科人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校地协同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大学国际化促进城市国际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屈利娟介绍,浙大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教科人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获2023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银奖,这也是浙江大学首次获得该奖项。

  据了解,自浙大国际校区入驻以来,海宁市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百强县排名从22名上升至11名,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综合10强,入选第1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全省“创改开”获五星评价。本报记者 李伟民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海宁依托浙大催生做强新兴产业 2024-05-17 2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