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金融】

金融活水润民企嘉兴沃土育新篇

平湖建行客户经理了解浙江嘉特保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需求。 金梦琦 摄
嘉兴银行海宁支行走访潮禾农业。宁海华 摄
平湖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作物长势。崔巍 摄
  近日,在拿到工商银行平湖支行740余万元无还本续贷的那一刻,浙江海特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长舒了一口气。这笔“及时雨”成功帮助企业摆脱了下游账期拉长、资金链紧绷的困境,得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期稳住阵脚。在嘉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感受到这样的金融暖意,源于嘉兴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和落实浙江金融监管局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的系列部署。多维度的金融服务正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讯员  范佳慧  本报记者  赵琦

  金融活水的精准投放,总能在企业最需要时送去暖意。今年以来,嘉兴银行机构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抓手,将民营企业纳入重点服务清单,通过政企协同实现供需两端的高效匹配。截至9月末,通过该机制,当地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企业55.11万家,10.61万家企业纳入融资推荐清单,获得15.48万户次授信支持,累计授信金额达5904.62亿元,累放贷款年化利率仅3.53%,以“低利率、广覆盖”的特点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贵”难题。

  根据企业“走出去”的特殊需求,银行金融机构主动出击,以信贷精准滴灌破解企业出口的资金难题,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

  浙江嘉特保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日用保温容器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泰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时,遇到了融资难题。建设银行平湖支行在走访中捕捉到企业这一需求,迅速为其量身定制跨境供应链融资方案,提前完成方案核准与审批。当企业真正面临资金压力时,建设银行平湖支行一周内便完成业务办理。“这笔钱让我们海外产业链的齿轮转得更顺畅了。”企业负责人坦言,高效精准的金融支持让他们的“出海”底气更足。

  在农业领域,金融的精准滴灌同样让企业感受到了及时雨般的滋润。

  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农业+科技”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水肥一体化沙培、水培等技术,打造了标准化的“绿迹数字农业生态工厂”,被列入“金平湖”乡村产业数字化绿色发展示范项目。企业在扩大生产时,却被一个难题绊住了脚——手里的农业设施没法像房产一样抵押,想贷款盘活资金总觉得“没底气”。“农业设施也是企业的宝贵资产,能不能让这些‘沉睡的资产’变成‘活资金’?”带着这个想法,平湖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多次上门,与企业负责人一起盘点设施。确定好抵押物后,又马不停蹄地核对采购合同、销售发票,根据规定估算出合理的贷款额度,一天内完成农村局确权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的登记工作,当天就把400万元贷款打到了企业账户上。

  “没想到大棚、设备也能当‘抵押物’,这笔钱太及时了,正好能投到新生产线!”企业负责人拿着到款凭证,笑得合不拢嘴。这笔作为嘉兴市首笔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让更多农业经营主体看到了盘活资产的希望,让金融活水真正流进了田间地头。

  信贷供给的量增价降、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为民营企业发展筑牢资金根基。截至9月末,嘉兴银行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8050.0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1.23%,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担保“风险共担”降低融资门槛

  对民营企业而言,缺乏有效抵押物、担保成本高,是制约其获得融资的重要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嘉兴银行机构积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这400万元纯信用担保,来得太及时了!没有抵押物,眼看技术突破就差临门一脚,是‘投贷担’联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浙江德汇电子陶瓷有限公司创始人看着灯火通明的研发车间感慨。浙江德汇电子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氮化铝陶瓷电路板及其相关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以及在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应用场景中的出色表现,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前,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需求旺盛,业务拓展迅速。与此同时,高昂的研发费用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给企业带来较大资金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支持此类高速成长的科技创新企业获得全面的融资服务,禾城农商银行主动对接,与嘉兴长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三方携手,共同创新推出“投贷担联动”业务模式。嘉兴长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注入资金,禾城农商银行提供贷款资金支持,嘉兴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贷款提供增信,三方联动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这一综合融资方案既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更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海宁,浙江潮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曾一度为融资犯愁。“没有抵押物,担保费率又高,之前总觉得贷款难。”这家海宁市农业龙头企业,承包7000多亩土地,年产粮食超1万吨,拥有全市最大烘干中心,却因前期投入大、回款周期长,面临流动资金紧张。转机来自嘉兴银行海宁袁花支行的主动对接。了解到企业“无抵押、担保难”的痛点后,该支行联合嘉兴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推出“政银担”合作方案:采用“二八”风险分担机制,银行承担20%风险,担保公司承担80%;同时,担保费率按政策降至0.5%,远低于商业担保2%左右的水平。“不仅贷到了款,成本还降了不少,这政策真是为我们农业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了资金支持,企业的全机械化基地运转更高效,为保障区域粮食供应添了力。

  随着银行机构对嘉兴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不断深入推进,其“费率低于商业担保、风险多方共担”的特色机制,正帮助德汇电子陶瓷、潮禾农业等更多民营企业突破融资壁垒,切实做到“贷得到、贷得快、贷得省”。

  保险“量身定制”护航创新之路

  对于投身创新的民营企业而言,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是其突破技术、探索新业态路上的“防护网”。尤其对高科技领域的民营企业来说,这份创新保障更能帮它们卸下风险顾虑,大胆攻坚。

  平湖锐恩飞机工业(浙江)有限公司在研发国内唯一可商用纯电固定翼飞机RX1E-A机型时,就体会到了这种保障的重要性。当时,试飞作为研发关键环节,存在设备损耗、意外责任等多重高风险,这一问题始终是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时的顾虑所在。“纯电固定翼飞机研发本就是行业内的创新突破,试飞阶段更是摸着石头过河,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让前期大量投入付诸东流,风险压力特别大。现在有了这份专属保险,我们不用再担心意外损失拖慢研发节奏,创新投入更有底气、也敢放手去干了!”企业负责人感慨,言语中满是卸下风险包袱后的安心。原来,人保财险平湖支公司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其量身设计直升机试飞保险,提供320万元风险保障,全面覆盖试飞及地面待飞期间的设备损失、第三者责任及机组人员责任等风险,构建起全场景、多层次的风险防护体系。这份“定制化”保险,有效化解企业技术攻关关键阶段的后顾之忧,使其能集中精力投入新能源通用飞机的研发与制造,助力企业稳步走好创新发展道路。

  平湖锐恩飞机工业的案例,是嘉兴保险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兴保险业围绕民营企业技术研发、设备升级、市场拓展等需求,以更专业、更精准的服务,成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防护盾”。

  从信贷供给的“及时雨”到融资担保的“减压阀”,再到创新保险的“防护盾”,各金融机构正以多样化、精准化的服务,回应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数据背后,是一个个企业渡过难关、加速成长的故事;服务深处,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滋养下,嘉兴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正不断迸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