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科协】

用科技点亮回家的路

——《英雄归队》读后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803班 王弦歌

  说实话,刚拿起《英雄归队》这本书时,我被这个醒目的书名“骗”了。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厚重严肃的历史纪实,却没想到翻开之后,闯入的是一个既充满科幻感又饱含温情的少年冒险世界。这本书巧妙地把“DNA鉴定”这个听起来高深莫测的科学技术,变成了几个少年手中寻找英雄、守护归途的钥匙。

  故事的主角王小虎和他的伙伴们,可不是在普通的实验室里玩过家家。他们在“华夏DNA实验室”里研学,面对的是一份份沉睡多年的烈士遗骸样本。他们的任务,是为这些为国牺牲的无名英雄们确认身份,复原容貌,最终帮助他们“归队”——回到他们日夜思念的故土和亲人身边。这个设定本身就足够迷人,这让“致敬英雄”这个宏大的主题,变成了一个可以亲手去完成的具体任务。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着迷的就是“DNA技术”被艺术化处理的方式。在作者周飞的笔下,它不再是冷冰冰的学术名词,而是一段段等待被破译的“生命密码”。想象一下,通过一根骸骨,就能让一位面容模糊的英雄,重新清晰地站在我们面前,这是多么神奇而又庄严的事情!书里少年们遭遇的样本污染、数据窃取等危机,更是让这个过程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当“虎虎生威侦查小队”成立,与神秘势力斗智斗勇时,我仿佛也和他们一起屏住了呼吸,因为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一份数据,更是一条条英雄的“归家路”。

  合上书页,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用最前沿的科技,连接了最深沉的情感。那些长眠于异乡的烈士,他们曾经也是一个家庭里活生生的儿子、兄弟、父亲。战争让他们成了名录上的一个名字,甚至是一个无名者;而科技与后人的铭记,则让他们重新成为一个有故事、有来历、被怀念的“人”。从“无名”到“有名”,这简单的两个字的变化,背后是国家的敬意,是科技的进步,更是跨越时空的人文关怀。

  《英雄归队》虽然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扎根于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为烈士寻亲”的现实使命。它告诉我们,英雄的故事从未结束,科技的进步正让他们的回家之路变得清晰。而我们年轻一代,或许就像书中的王小虎一样,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新知识、新科技,去延续这份记忆,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英雄与家园的守护者。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过去的故事,更是一本指向未来的指南。它让我相信,只要我们没有忘记,英雄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去。而他们,终将归队。指导老师  郭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