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上,“老朋友”不少:连续27年登榜的中南集团、连续22年的西子联合、连续16年的富邦集团……
代际平稳传承是浙江民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交接班并非简单权力转移,而是浙商精神的薪火相传。
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总裁宋凌杰接班后直面外部环境挑战与企业转型压力并存的双重考验,通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前瞻布局未来赛道、以新质生产力开拓蓝海,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如今,富邦旗下双鹿电池建成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稳居中国碱性电池生产规模首位;投资的上海启芯领航科技在国内芯片设计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行业新标杆。
龙头崛起,引领升级。
今年浙江头部企业增幅显著。营收千亿级企业达24家,较去年增加3家:菜鸟(1208.49亿元)、卫星控股(1128.66亿元)、华友控股(1017.34亿元)。
正如一位老浙商感慨:“过去,我们白手起家,从作坊、店铺起步,一步步打拼到现在。如今龙头崛起,是新一代浙商传承精神、开拓创新的成果。”
榜单中日益凸显的龙头效应,折射出一个长期趋势:浙江民企正从“蚂蚁军团”向“千亿军团”升级,成为区域发展新动能。
面对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卫星控股负责人视之为长期战略定力与产业深耕的回报,更是新起点,“老一辈浙商务实、创新、诚信、担当,我们接过责任,现在全力建‘未来研发中心’,加速原始创新,让浙商精神在新时代发光。”该负责人说。
新锐涌现,活力不竭。
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零跑、青云、敖晖、力勤、万向三农等5家新面孔首次上榜。
新能源整车企业零跑凭借“全域自研”崭露头角,上半年累计交付超22万台,首次半年度盈利。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创始人朱江明立下全年“50万+”销量目标,他说:“零跑继承老一辈浙商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竞争中,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立足。”
国内有色金属新秀、镍全产业链服务商力勤资源,多年来践行“地瓜经济”理念,长期扎根浙江、发力海外。董事长蔡建勇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国际化、专业化、资源多元化”方向深耕产业链,把浙商精神推向国际舞台。
持续优化的发展土壤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是最大特色与优势,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市场主体。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演绎出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双重奏。
宏观层面,“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良性互动,是浙江民企发展模式的核心。浙江持续优化政策、法治环境,通过制度创新为民营经济“松绑赋能”。
近年来,浙江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境外投资、人才引进、风险防范、融资畅通等领域为民营企业提供制度支撑,规定并出台一系列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政策文件;
以数字化改革提升营商环境,规范行政行为,推行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为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做出积极探索;
为统筹推进一流企业、链主企业、雄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梯度发展,浙江率先出台《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抢抓新质生产力、新发展格局、新型工业化下的新机遇。
微观层面,浙江政府部门常以“店小二”姿态主动服务企业,企业出题、政府作答已成为浙江的一种常态。
今年9月,一场以“一起谋发展”为主题的政企恳谈会上,浙江政企面对面交流,共同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在去年的一次座谈会上,政府部门就推动解决了企业字号的保护问题,有效降低了企业维权成本。”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连声赞叹。
正是接到问题的部门从不推脱、不懈怠,让企业家敢于直言不讳,共同推动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浙江拥有金字塔式的企业生态。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构成“底盘”——截至2024年底,全省民营企业在册总量达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2125家上规模民营企业形成中坚力量;傲立“塔尖”的,则是百余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
“要保持新常态,未来浙江要继续推动更多‘基座’企业攀升至‘腰部’,再走向榜单上的‘塔尖’。”浙江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扎实推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培育培优行动,通过整合政策、服务等多方资源,打出精准组合拳,持续壮大我省民营企业中坚力量和后备梯队,不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朱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