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猪鱼皆可“贷”
活体抵押破解养殖业融资难
![]() |
农业银行衢江支行客户经理在浙江荷鹭乳业有限公司开展贷前调查。 |
![]() |
常山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现场调查生猪养殖场运营情况。 |
![]() |
开化农商银行“红马甲”金融服务队走访清水鱼养殖户。 |
衢州银行保险业率先破题,创新推出以奶牛、生猪、清水鱼等活体为抵押的融资模式,构建“活体估值+保险增信+绿色通道”服务体系,有效盘活养殖主体手中的“活资产”,为破解融资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衢州方案”。
通讯员 徐子维 徐谙 本报记者 郑谦
“牛”转“钱”坤:智能耳标让活牛变“金”牛
“以前总说‘牛是活的,贷不到款’,现在它们居然成了‘信用凭证’!”浙江荷鹭乳业有限公司牧场负责人阮国宏激动地表示。
这家位于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的牧场坚持高品质养殖路线,精选进口纯种荷斯坦奶牛,走“养殖+加工+旅游”三产融合发展道路。然而,饲料成本占牧场总支出的60%以上,一头牛一天要吃掉30多公斤进口草料,仅饲料支出就达100多元。随着2024年底销售网络拓展至全省,牧场又购买了300多头奶牛,资金压力急剧增大。
今年5月初,农业银行衢江支行客户经理王高华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上门进行贷前调查。他注意到牧场里每头奶牛耳朵上都戴着智能耳标——这是用来监测牛群健康、运动量的“黑科技”。“能不能让这些‘活资产’变成抵押物?”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闪现。
对此,农业银行衢州分行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组织风控、信贷等多部门研究评估标准,制定出一套基于品种纯度、健康状况、产奶量及智能数据的精细化估值模型。为加快审批效率,该行专门开通了活体抵押“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压缩环节。5月15日,以698头成年奶牛作为抵押物,根据产奶量、血统估值,最终核定400万元贷款额度。
资金到位后,该牧场的“幸福指数”有了更坚固的保障:奶牛日产奶量稳定在6000公斤左右,乳蛋白含量比行业平均高0.3个百分点;DIY工坊游客体验项目更加丰富,线下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阮国宏透露,下半年牧场的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50%以上。
聚焦奶牛活体抵押融资这一课题,衢州的银行机构正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如衢江农商银行为解决畜禽养殖户贷款融资无抵押物的困境,拓宽了抵押担保物范围,通过“奶牛抵押登记+保险”的贷款模式,成功向衢江区荷露牧场发放贷款200万元,有效解决了养殖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开创了衢江区奶牛活体抵押贷款的先河。
“猪”联璧合:保险增信盘活生猪资产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不仅解决了设备升级的资金难题,还为我们扩大养殖规模吃下了‘定心丸’。”浙江腾武生猪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晨啸欣喜地表示。
作为当地规模领先的现代化养殖企业,该公司在扩建智能化养殖场时面临资金缺口。由于“轻资产、重活体”的行业特点,虽然存栏生猪价值可观,但难以作为传统信贷的有效抵押物,企业发展遭遇瓶颈。
常山农商银行针对企业这一困境,联合当地保险机构和专业评估机构,创新推出“生猪活体抵押+保险增信”融资模式,通过对存栏生猪实施动态估值,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准确反映活体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该行还引入养殖险分担风险机制,借助保险增信机制有效破解传统业务模式中抵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该行客户经理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开展专项评估,优化审批流程,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贷款审批,极大提高了融资效率。
这笔100万元的专项贷款及时到位,帮助企业采购了智能化设备和饲料储备。随着新设备的投入运营,企业的养殖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养殖规模得以扩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除了生猪之外,活体抵押的创新实践正在衢州多地开花结果。江山农商银行推出生物活体抵押贷款,支持浙江大夫第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45万只鸡作为抵押物,成功获得500万元融资。开化农商银行村头支行通过优惠利率,为月秀家庭农场发放40万元活鸡抵押贷款,及时解决了养殖户资金需求。这些实践表明,家禽等生物活体正成为有效的抵押资产,为各类养殖主体提供了更灵活的融资解决方案。
“鱼”跃龙门:清水鱼游出致富新路
“这笔钱将用在收储闲置坑塘水库、提高清水鱼产量上。”开化县两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振介绍。
开化县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出境水常年保持在II类以上,孕育出肉质鲜嫩的清水鱼。但清水鱼养殖存在垫资多、成本高、风险高、收益慢的问题,全县1.1万多口清水鱼坑塘中,有800余口处于全年闲置状态,大量水库资源长期“沉睡”。如何让闲置的坑塘水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开化农商银行将目光对准了在水中游动的清水鱼。
清水鱼活体抵押贷款并不容易。开化农商银行先试先行,联合县两山集团推出“清水鱼抵押及渔光互补”项目,发放了全国首笔3000万元清水鱼活体抵押专项贷款。该资金用于引进光伏系统,盘活全县800余口闲置坑塘水库。不仅推动清水鱼产业标准化建设和产业链延伸,还在坑塘水面创造性地建设漂浮式水上光伏,形成“渔光互补”的二次增收模式。这一模式既为百姓发电增收,又为清水鱼提供阴凉的生长环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6.5万元,实现清水鱼产业与光伏产业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该行已发放清水鱼产业贷款5800余万元,帮助清水鱼养殖发展成为全县特色产业:养殖生产面积2250亩、产量2350吨、总产值2.5亿元。
在衢州,为将一尾尾清水鱼打造成富民增收的“金钥匙”,金融机构对特色水产的支持也在不断深化。如工商银行衢州分行通过专业评估,为开化县清水鱼规模养殖项目提供5700万元授信,并创新设置10年期长期贷款,匹配养殖生产周期。该行依托数字“三农”平台实施全程监控,与村集体合作,严格保障12个月以上养殖期,全力打造开化钱江源“年份鱼”“有机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