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金融】

从海岛走访到云端速达 金融活水全链润泽小微

银行了解企业研发情况,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银行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企业,了解企业融资需求。
线上审批企业贷款,让企业“足不出户”完成融资。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生态的基石与活力之源,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在浙江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舟山金融监管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指导岱山金融监管支局以金融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为抓手,形成“走访—对接—服务”全链条支持体系,为海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通讯员  夏天烨  本报记者  赵琦

  “岱”上金融背包客:

  千企走访浇灌“及时雨”

  岱山金融监管支局组织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化身金融背包客开展“千企万户”走访行动。岱山县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肩背政策与方案,主动叩门问需,将信贷资金如“及时雨”般精准浇灌至急需之处,有效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焦渴”,切实疏通了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资金及时到位,赋能企业创新

  舟山某建设公司主要从事海洋工程船、海上风电装备等各类海洋装备的设计和建造,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抓住国家新能源战略契机,仅用3年左右时间就实现了核心产品的自主设计到自主生产全覆盖,跻身国内海洋工程装备供应商领先梯队。为保持企业始终处在行业领先地位,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给资金运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搞研发是一个持久战。”该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凭我们的自有资金是存在压力的。”

  农业银行岱山县支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企业困境后,主动化身“金融背包客”,深入调研企业核心技术、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精准锚定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匹配专属“科技贷”产品。

  在企业递交材料后,农业银行岱山县支行立即组建专业团队,上下联动,积极沟通,加快审批进度。在短时间内实现1000万元贷款快速落地,为企业注入金融“及时雨”,让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

  “钉子精神”帮扶企业渡资金难关

  “宁波银行的工作人员真是锲而不舍啊,像钉钉子一样持之以恒。也多亏了他们不厌其烦地多次上门,我们企业才能得到融资支持渡过这一难关!”岱山某船配企业负责人表示。

  宁波银行工作人员在初次接触这家企业时,了解到由于抵押物估值较低,多家银行机构预计授信都达不到企业理想金额,导致企业负责人对银行融资出现了抵触心理。基于此,宁波银行金融团队迅速组织专业力量,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量身打造了一套组合融资方案。从产品匹配到流程优化,从风险把控再到政策解读,全方位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最终,该方案获得企业认可,2000万元贷款也顺利落地,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看到客户满意的笑容,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宁波银行舟山岱山支行的工作人员表示,一次次走访不仅是服务的延伸,更是信任的积累。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专业、贴心的金融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口碑,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

  数智云渠:

  融资对接驶入“高速航道”

  小微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毛细血管”,但由于传统融资模式流程繁琐,常常面临因融资慢导致资金链条紧张缺乏保障等问题。为此,岱山金融监管支局引导金融机构以数智化为引擎,通过大数据画像、智能风控和线上化流程精准识别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将传统冗长的贷款审批压缩至“分钟级”响应,让“小额度、高频次”的融资变得像“网购”一样便捷。

  数字银行跨越距离,资金直达远洋

  “现在政策真好啊,贷款可以线上申请,否则损失太大了。”衢山某捕捞队法人钟先生激动地说。

  钟先生的捕捞队日常从事渔业捕捞工作,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作业。前段时间有一笔缆绳尾款需要结清,但是由于捕捞的货款都是定期结清,所以钟先生的账户上并没有足够资金来结清缆绳尾款,而开船来回的成本也很高,这令钟先生一下子犯了难。

  工商银行衢山支行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电话沟通建议钟先生申请该行线上助力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由于现在渔船上有wifi,钟先生在远洋就成功申请了贷款,结清了尾款,继续放心在海上作业了。

  数字转型,汽车有了金融驱动力

  岱山县某传动带公司是一家在传动带领域深耕多年、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今年被列入“品字标浙江制造”培育企业。该企业深知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有效应对数字化时代各项挑战的保障。为了产品质量能更上一层楼,该公司近期制定了科研计划,只待资金到位就可大刀阔斧地进行研发,但线下贷款审批流程较长,而企业科研计划的推进落地亟需资金投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中国银行岱山支行工作人员了解到企业的困境后,根据企业相关信息,通过该行开发的大数据模型,迅速匹配了符合企业资质的线上贷款产品。企业通过线上申请顺利获得了融资,目前科研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我印象里,去银行办理贷款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该公司负责人说,“没想到时代发展这么快,不跑到银行网点,资金就打到账户上了,真是太方便了!”

  融新惠企:

  “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激发活力

  岱山金融监管支局鼓励金融机构深挖岱山县产业特色,创新推出契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银行机构通过精准对接小微主体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有效激活海岛经济微循环。

  表外业务有妙招,助力企业有门道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表外融资,没想到比普通贷款的办理更加方便,以后我们要多多利用好这一金融杠杆。”岱山某企业老总高兴地说。

  今年年初,岱山某企业准备向其供应商采购一批电解铜,合同金额为4000余万元。供应商方面由于订单积压严重,要求此次交易一次性支付货款。而该企业账户短期内并无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支付,导致该笔交易陷入了困境。

  杭州银行岱山支行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组建专业团队研讨该公司融资的可行性方案,最终决定创新融资模式,采取“信用证+福费廷”的融资模式帮助企业渡过此次难关。表外业务审批基于贸易业务本身,审批速度极快。而信用证则基于企业贸易业务,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能够实现更好匹配。近期,杭州银行岱山支行成功为该企业开立了岱山县首笔“信用证+福费廷”业务,帮助企业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同时优化了企业的财务结构。

  圈舍变抵押物,生猪住上新宿舍

  “有了这笔贷款今年的产量看来可以更上一层楼了!”岱山某养殖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岱山某养殖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牲畜饲养的企业,身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其猪场扎根岱山县衢山镇,占地60亩,常年保持在栏猪两万余头、育种母猪两千余头,为岱山居民提供了日常猪肉供应。该公司2024年销售收入1.4亿元,2025年有望实现2亿元目标。这家企业在采购饲料的持续投入、扩大养殖规模的布局、圈舍改造升级的规划等方面有大量流动资金需求,但在传统贷款模式下,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贷款。农业银行岱山县支行洞察企业困境,及时上门对接,创新融资模式,以圈舍作为抵押物为其提供贷款。该行客户经理对内主动向其他地市银行汲取圈舍抵押贷款经验,对外多次走访岱山县农业农村局、衢山镇政府等,就圈舍无产权证抵押难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日前,2000万元的圈舍抵押贷款已成功通过审批,不日将发放至企业账户,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