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坚定“两山”路绿色金融绘就生态画卷
![]() |
![]() |
![]() |
通讯员 李青 陆珊珊 本报记者 蔡家豪
华丽转型:从矿山关停到绿色重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依靠山里优质的石灰岩等资源,安吉县兴起了“采石经济”,在约1885平方公里的县域内有243家矿山企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今,安吉境内青峦叠翠、竹海绵延,是全国首个生态县,正是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绿色金融激活转型动能,开启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之路。
在“生态修复贷”的助力下,位于安吉县红庙村的一片废弃矿坑摇身一变,成为集休闲、娱乐、打卡于一体的特色咖啡馆与网红胜地。“深蓝计划”通过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吸引百万游客和百名青年返乡,打造出集咖啡馆、观景台、创业基地于一体的网红胜地。近年来,安吉农商银行参照EOD模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大力支持县域废弃矿坑、厂房等废旧资源改造,统筹推进网红咖啡等经济蓬勃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安吉农商银行已助力13处废弃矿坑、废旧厂房修复整治,投放“生态修复贷”金额超5000万元。
“以前卖石头,解决了温饱,但破坏了环境。而现在卖石头是靠创意,既得到了‘金山’,又守住了青山。”安吉县余村村民葛元德表示。葛元德以前是矿工,如今在余村经营着一家民宿,他把捡到的石头通过奇思妙想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文创达人。在安吉金融监管支局推动下,安吉金融机构推出“专项产品+政策激励+产业融合”组合拳,将绿色金融深度嵌入民宿价值链,相继创新绿色民宿贷、两山民宿贷、绿色乡宿贷等特色产品,有效满足民宿企业在绿色升级改造、提升品质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安吉县累计投放民宿改造绿色贷款3.85亿元,支持民宿327家。
从尘埃弥漫的“石头经济”到翠竹摇曳的生态画卷,在“两山”理念引领下,湖州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全辖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绿色金融赋能生态经济双赢的新路径,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绿色转型领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密码”。
绿色赋能: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
长兴仙山湖湿地公园占地592.06公顷,是长三角人工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生物资源丰富多样。随着旅游开发深入,其生态保护与修复需求日益迫切。长兴仙山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亟需资金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区生态修复提升项目”,以筑牢生态基底,提升旅游品质。在长兴金融监管支局指导下,华夏银行长兴支行以8000万元的绿色信贷投放,为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注入强劲动能,生动诠释了金融守护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仙山湖项目的成功实践,正是我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深耕绿色金融的一个生动缩影。”华夏银行湖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游客在这里可以逛茶园、闻茶香、品茶,还能将万亩茶园、千亩农田美景尽收眼底,可谓是眼福和口福都能享受。”万亩茶园观光带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一期工程分别位于安吉县天子湖镇、梅溪镇、递铺街道,涉及智慧农田、万亩茶园、精品茶园观光带道路建设工程,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盘活闲置资源、开发新兴资源等方式,进一步释放安吉白茶魅力,成为万亩茶园中一道靓丽风景线。项目前景令人向往,但愿景与现实之间还需架起资金连接的桥梁。兴业银行湖州分行在了解到这一项目工程建设有资金需求后,第一时间与项目方进行了对接,经过多次深入沟通,最终为该项目提供了2亿元的绿色贷款。一片叶子续写乡村振兴新故事,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润泽。
10年的绿色金融改革之路,湖州金融监管分局坚持多向发力,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指导南浔农商银行设立全国首家绿色专营支行、支持安吉农商银行建立全国首家中小法人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辖内已成立绿色专营支行24家。
创新驱动:从生态资源到生态价值
2024年3月20日,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安吉县章村镇签约落地,交易的是黄浦江源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中标企业以3328万元取得小流域河垓区块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6年经营权。安吉农商银行根据该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价值核算及企业需求,向其授信1000万元“水权贷”专项贷款,用于保护开发利用。该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100万元,新增村民就业岗位50个,带动区域年均增收超1000万元。
今年5月,浦发银行湖州分行抓住安吉县“水生态经营权证”确权实施全国首发的契机,积极协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创新探索。以水生态经营权证为质押、项目预期收益为还款来源,历时1个多月,为该收储流域单元及水生态项目提供2亿元的授信资金支持,实现“资源收储—资产转化—资金反哺”闭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为安吉全域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注入了资本活水。
近期, 湖州银行在安吉成功落地小流域水生态价值转化项目。小流域是江河保护的第一公里、最小的集水单元,一条经过综合治理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能够整体上实现水土保持和治水护山,获得更好的生态。在项目筹备阶段,湖州银行大胆突破传统模式,首创“金融顾问+生态专家”协同服务机制,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该项目水系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实地勘察。通过生态本底分析、生态服务功能核算等科学手段,深度挖掘流域治理后的生态溢价潜力,为设计契合项目需求的低成本、长周期、可持续融资方案筑牢数据根基。湖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行将持续深耕绿色金融领域,不断完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积极拓展‘金融+生态’应用场景,以更优质、更创新的金融服务,在‘两山’理念转化实践中贡献更多金融智慧与力量。”
绿色金融既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形式,也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工具,为支持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安吉金融监管支局指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县水利局,签订《“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合作协议》,探索应用“生态产品抵(质)押+项目贷”模式,专项支持受让方河道生态功能修复和开发利用,缓解受让方融资难题。截至2025年6月末,已对接县内12个小流域区块开展水生态价值转化工作,共发放贷款1.12亿元。
“两山”践悟二十年,绿色金融践行十年,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从“生态资源”到“生态价值”,湖州金融监管分局协同辖内各金融监管支局有效推动绿色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兼顾,助力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