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博助企激活发展引擎 百家学会厚植创新生态
浙江深化“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
![]() |
本报讯 浙江省深化“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暨“千博助千企促共富”行动现场推进会近日在天台县召开。多个国家级、省级学会,杭州、温州、金华等7个设区市及30个山区海岛县人才办、科协负责人,“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建站企业代表等参会。
会议肯定了过去一年全省“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和博士创新站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要求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再进一步优化机制上更好发力,不断提升帮扶团人才结构和工作内涵,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才帮扶工作更具内生动力。
台州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始终坚持以人才破题、以创新突围,构建“产业需求—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全力推动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助力民营经济先行领跑,已形成三大标志性成果:天台县“大车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产业创新高地,仙居县打造全省山区县唯一“浙江制造”协同区,三门县崛起为“中国胶带工业城”。这些突破性进展的背后,是人才帮扶机制的持续发力——
“希望之光”点亮共富画卷,254位专家跨越山海,在台州山区海岛县累计服务企业96家,培育技术骨干超千人,成功破解4项关键产业技术难题,落地转化8项重大科研成果。
“千博助企”激活发展引擎,182座博士创新站扎根产业一线,其中57座挺进山区县,累计解决胶带配方优化、医疗器械精密加工等“卡脖子”技术难题近500项,推动150余项专利成果转化,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百家学会”厚植创新生态,整合109家国家级、省级学会资源,构建起覆盖11个重点产业的创新服务网络,3000余场科技服务精准滴灌,8家国家级“科技小院”成为产学研融合典范。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现场考察了天台天合智谷科创平台,浙江银轮机械、台州元熔金属等“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点,及得一斋农业等博士创新站。会上,浙江省科协与4家国家级学会共同签订共富驿站协议书,并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省级学会促共富服务清单,涉及技能鉴定类、团体标准制定服务类、人才技术服务类、培训类等四大类27条;聘任“科技副总”与“产业教授”;举行第四批省级博士创新站建站单位代表颁证仪式;天台县委、省自动化学会单位作典型经验交流。本报记者 叶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