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科协】

为濒危物种建构“三位一体”保护网络

2025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浙江宣传活动在温启动

  本报讯 温州珍稀濒野生植物有多少科多少种?浙南地区的金线莲、白及等濒危植物如何能绝处逢生?……3月4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浙江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温州景山公园举行,此次活动给公众科普了温州的珍稀濒野生植物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增强珍稀濒危种质资源野外种群数量等。

  活动由国家林草局上海专员办、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主办,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南林业科学院)、温州市景山森林公园管理中心、温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承办。

  今年的主题为“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启动仪式上,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下称“亚作所”)党委书记、所长陈秋夏作了濒危植物抢救成果的报告,从“全面调查摸底、精准评估资源,解析濒危机制、突破繁育瓶颈,三位一体推进、构建保护网络,保护利用并举、促进融合发展,加强公众教育、推动社会参与”五个维度,展示了亚作所多年来致力于濒危植物抢救与保护领域的重要成果。“希望经由这样的活动深化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陈秋夏说。

  亚作所历时10余年野生植物资源科考调查,梳理出温州珍稀濒野生植物80科264种,获批国家林草东南沿海特色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东南沿海特色植物种质资源库,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持和栖息地。针对笔筒树、蛛网萼等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原因不明、濒危机制不清,自然繁育率低、适应性差等难题,亚作所系统评估了其遗传多样性水平,明确了生殖生物学特性及适应机制等,初步探明濒危机制,并构建了高效稳定的快繁技术,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保护网络,有效增强珍稀濒危种质资源野外种群数量,让多种濒危植物“绝处逢生”。最终通过推动“保护+利用”新模式,育成‘温州降香黄檀母树林种子’‘蓝莲花’‘亚白1号’等新品种(良种)8个,繁育推广种苗100万余苗,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同时,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强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人才队伍。

  授旗仪式上,亚作所接过了“温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联盟”旗,这标志着亚作所在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上迈向新台阶。

  本报记者 叶扬 通讯员 金轶伟


科技金融时报 【科协】 00004 为濒危物种建构“三位一体”保护网络 2025-03-07 2 2025年03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