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精准画像获取银行贷款

“创新积分制”扩展到全国试行

  本报讯 国家科技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标志着“创新积分制”适用范围从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试行。

  据了解,“创新积分制”是一种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自2020年起在国家高新区试点。通过客观可信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数据及科学严谨的企业创新积分量化评价结果,“创新积分制”引导科技创新资源、财政优惠政策、金融资源、创业投资等向科技型企业精准聚集,积分应用场景也将逐步在科技政策、股权投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得到拓展。

  截至2023年底,实施“创新积分制”的试点高新区已达133家,其中包括101家国家高新区和32家省级高新区,覆盖25个省份。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等推出了“创新积分贷”专项金融产品。近20家银行主动与积分试点地区合作,2022至2023年为积分企业对接授信超2000亿元。

  此次印发的《指引》明确了“统一指导、全国试行,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精准画像、多元赋能”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指标及权重、数据汇集及分析、结果应用建议等方面。

  创新积分核心指标共涵盖3类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第一类是技术创新指标,包括研发费用金额、研发费用增速、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等7个指标;第二类是成长经营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研究生以上人员占比等6个指标;第三类是辅助指标,包括吸纳应届毕业生人数、承担建设省级及以上研发或创新平台数量等5个指标。

  在指标权重设置上,《指引》以突出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注重对企业成长经营能力考察为导向,同时划分了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企业不同阶段,确定相应指标的权重赋值,并将根据实践情况持续优化。

  为切实提高服务效率,科技部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汇集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积分企业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积分企业精准画像,在科技创新再贷款、科技创新贷款等金融产品中积极推荐优质积分企业。

  早在2020年8月,杭州高新区(滨江)就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工作试点,并于2020年12月成为首批“积分制”试点国家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设立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成长性和辅助指标四大评价维度,涵盖24个评价指标,通过创新能力的量化评价为企业“画像”,进而精准对接银行融资,解决企业发展所需。

  “由‘企业创新积分’生成的持续创新能力‘画像’,能呈现出科技型企业在本赛道的生命力。”杭州联合银行很早就参与这一评价体系,并推出“创新积分贷”产品。据了解,杭州高新区(滨江)积分评定的背后是一套企业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增信机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采取不同评价标准进行分级分层评价,量化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出企业“梯队”式培育画像。

  此外,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杭州高新区(滨江)的企业创新积分评价体系将银行、担保机构拉入系统,对于300万元以下的创新积分贷款实施“见贷即保”,有效解决了贷款和担保之间的矛盾和困境,形成了融资闭环,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创新积分获取银行贷款,有效支撑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企业发展壮大注入了源头“活水”。

  谷业凯 赵永新 张伟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创新积分制”扩展到全国试行 2024-08-20 2 2024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