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公里河道经营全部承包,每公里年均收益2万元
谁是青田致富模式的背后推手?
本报讯 “春意正浓,怎么还没来‘村’里?章村欢迎你!”丽水市青田县章村乡河道经营承包者“青云”,最近在微信朋友圈晒出青山、绿水、村居,向朋友发出诚挚邀请。春天的河道里不仅流淌着清澈的河水,还蕴含源源不断的生态价值——这在当地已是一桩家喻户晓的美谈。
在青田,21公里河道经营承包实现了全覆盖,每公里年均收益2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良好的沿河道基础设施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源自2020年推出的“河道使用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撬动,家门前的小溪变成了“金融活水”。
2022年,青田创新发放“GEP贷”,为乡村改革创新注入金融力量。金融赋能下,当地村民积极探索“集体承包”“个人承包”“股份制承包”“合作制承包”等模式,建成了200多亩的河道生态“经营圈”,推动河水变现取得新成效。在河道治理的同时,村民利用信贷资金购买鱼苗、举办钓鱼节等,开启乡村农旅新篇章。
“自从河道包给村里乡亲经营以后,比以前干净、漂亮,来玩的人也多了。”章村乡吴村村民高兴地说。眼下春意正浓,当地来了很多莲都区、温州等地的游客,村里的停车场停满了外地牌照的车辆,农家乐也是来客络绎不绝。以往拿不出手的春野菜、农家菜,变成了城里人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河道使用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承包致富模式的背后推手。截至目前,青田农商银行已为3个乡镇15个村的河道使用经营权项目授信2000万元,用信10笔,贷款金额215万元。“河权贷”执行优惠利率,较同类信贷产品低3至4个百分点,“以河养河”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
为深入服务乡村振兴,青田农商银行在首创“河权贷”“GEP贷”等“生态抵质押贷”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了基于“绿谷分”生态价值评定机制的“生态信用贷”等金融惠民产品。目前,“生态抵质押贷”贷款余额达到5.17亿元,“生态信用贷”余额1.39亿元。
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5.3亿元,较年初新增0.96亿元,增幅达22.01%。以青田农商银行为代表的县域金融机构,借由自然资源产权价值的有效盘活,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壮大的路上不断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 詹鑫鑫 本报记者 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