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走好“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发展路径

硅谷天堂渐行渐近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易思维工业智能视觉实验室里,装有“眼睛”的机械手臂正在精准地完成视觉检测及安装工作。

  本报讯 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全省2.8%的地区生产总值,这十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已然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十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88.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22.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5.5万元,上升到超39万元;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115.2亿元,上升到去年的407.0亿元。创新指数、两化融合发展、亩均效益、创造力等综合指数继续领跑全省,有力营造了涵养高新产业、高新人才和城市能级的发展环境,构建了“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坚持创新制胜核心战略,打造了一个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竞争的创新生态,在贸易摩擦和疫情全球蔓延中承压前行、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韧性,2021年杭州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五。”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说。

  十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走好“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迭代升级“5050”人才计划,出台“1+5+20”人才新政,累计培育“5050”人才项目900余个,拥有各类人才计划专家491人;每年引进各类人才3万名左右,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0.16万人,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5000家以上。

  十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全力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在10%左右。建立健全“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落地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重大基础设施,成立白马湖实验室,实现重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加快建设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等6个高能级产学研平台;持续释放56家省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企业研究院、600余家省市研发中心的创新动能。积极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发布“两链”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引导“链主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克“卡脖子”技术,已搭建7条产业链,打造了18个创新联合体。

  十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成果更加丰硕。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科技创新鼎”,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148件,占全市的25.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9件,全省第一;获中国专利奖各类奖项7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发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量分别达39项、336项、335项,均列全省第一;市场主体总数近9万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有效国高企数量从2012年的493家发展到2021年的1928家,29家企业入围全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

  十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新增上市公司39家,累计培育67家,位居全省第一。首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应用场景,成功培育了阿里、海康、网易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成功打造了智能物联、智能制造、智能健康等标志性产业生态集群,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和智能制造产业高地。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59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始终稳定在75%左右,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稳居全省第一。

  十年感恩奋进,十年精彩蝶变。章登峰表示,在高水平打造“天堂硅谷·硅谷天堂”,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新征程上,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守好高新区的初心,担起滨江区的使命,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一步,在冲锋“两个先行”中贡献滨江力量、展现高新风采。

  章登峰解释,建设“天堂硅谷”,就是要在坚持创新驱动核心引擎的前提下,巩固和提升发展质效,树牢“高质量发展”这“一面旗帜”;打造“硅谷天堂”,就是要深化拓展创新创业生态,以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引领辐射带动跨区域产业共富,成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引擎”。

  本报记者 林洁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硅谷天堂渐行渐近 2022-09-27 2 2022年09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