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到“数智”,杭州有了清晰路线图
让盆景变风景 让场景变全景
本报讯 302家医疗机构实现先看病后付费、649家酒店实现“30秒入住”…… 从“数字”到“数智” 一场大变革正在上演。3月31日,杭州召开数字化改革暨“数智杭州”建设攻坚年推进大会,会上发布了《关于“数智杭州”建设的总体方案》。
《方案》提出了“数智杭州”建设的主要目标。按照“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的要求,到2021年底,“数智杭州”总门户建成上线,五个综合应用实现功能全上线、省市县全贯通,城市大脑提质扩面,产业大脑初具特色,数字化改革核心指标率先全面达成。初步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初步建立数字化改革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
到2022年底,“数智杭州”总门户、城市大脑和产业大脑两大中枢系统、五个系统综合应用高效运行、紧密互动,数字化改革核心任务全面达成,杭州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捷、治理更精细、发展动力更强劲,率先建成高水平的“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掌上治理之城”。
到2025年底,全面形成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全方位打造全球数字变革策源地,持续为全省建成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注入动力,“数智杭州”建设成为展示“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城市大脑是“数智杭州”的“新密码”,也是“数智杭州”建设的最强支撑。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的一年,这个聪明的“大脑”已经在“全域感知”“深度思考”“知冷知暖”“快速行动”等方面给生活带来了便利。
其中,健康码坚持平战结合,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发挥重大作用,围绕“一码知健康”“一码助健康”,推出码上就医、核酸报告等健康应用。注册3679万用户,拓展9项功能,服务69.84亿人次。同时,杭州市302家医疗机构100%接入,实现先看病后付费,平均使用率98.65%,履约金额超过 25.7亿元,并对标市红会医院建设21家“先看病后付费”标准化医院。
数字公交,公交时刻化达到15%,全市145个地铁口开通公交接驳,各站点间的延误指数接入中枢,求医、求学、求职、旅游数字专线新增50条。并对150个重点路口进行治理,累计实施了211个可变车道,开通求医、求学、求职数字公交212条。在城市集中大面积施工,路面被占用20%,机动车增加10万辆,受疫情影响,公交地铁分担率下降30%的情况下,延误指数下降了9.95% 。
“今天你走的杭州每个街头,实际上都可以绘制一张数字全景图,实时感知这条街道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实现全方位数字化治理。”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表示,“数智杭州”建设,要实现两个转变,即盆景变风景,场景变全景。场景为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奠定了基础,做出示范。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大家更应该看到的是全景式的变化。 本报记者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