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推动平安浙江建设迈向现代化
1338:浙江数字法治系统密码
本报讯 浙江已建成9605个“智安小区”、4992个“智安单位”,其中4384个小区实现刑事“零发案”。推广应用数字卷宗单轨制协同办案模式,已累计办案21.6万余件。移动微法院、“凤凰金融智审”、在线矛盾多元化解平台(ODR)、浙江智慧检务App、社区矫正数据协同统一平台等创新成果已落地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
3月31日,在杭州举行的建设平安浙江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晨表示,浙江将以“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以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从理念方法、目标定位、工作体系、运行机制、手段工具等方面推动平安浙江建设迈向现代化,推动实现维稳保平安向法治创平安、静态平安向动态平安、一时一域平安向全程全域平安的根本性转变,一体协同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法治中国示范区。
“我们把数字法治改革作为理顺平安浙江建设和法治浙江建设内在逻辑、协同关系,它是一个主抓手和总载体,由此来引领撬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领域改革,尤其是执法、司法的公平正义。加快建设一体化办案、综合行政执法、矛盾化解、社会治安、依法治网、行业监管等这些方面我们要进行集成系统化。把大数据、云计算等一些现代的数字技术科技手段运用到我们平安建设当中的社会矛盾风险监测、预警、管控、处置、反馈等各个环节,全方位提升平安建设智慧决策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朱晨说。
记者了解到,浙江推进数字法治系统建设主要归纳为“1338”:“1”,是建设一个数字法治综合应用,数字法治建设的一个总的平台;第一个“3”是三大重点任务,即完善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第二个“3”是提升相关联的3个集成应用;“8”,就是8个基础应用,也就是说在这个平台基础上,将有8个应用场景。
朱晨认为,这项改革肯定是一项硬核改革,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政法平安综治战线能力的一种直接检验,也就是改革能力的一种检验、数字化能力的一种检验。在更宽的舞台上,浙江有基础、有底气,更有非比寻常的争先领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报记者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