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在磁悬浮轴承设计与锁紧技术、纯净化熔炼技术、轻质材料研发、新一代航空航天轴承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等领域,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承担宁波市级以上项目1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14篇,申请发明专利28项,授权8项。
夯实“最先一公里”地基。以强化原始创新为目标,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正着力提升创新策源力。
“将来,‘宁波制造’核心技术有望应用于中国空间站,解决大型空间站高精度姿态控制稳定的难题。”指向一台形似鱼雷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的科技工作者郑世强介绍。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房建成院士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将在宁波研制生产世界上角动量最大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为我国未来大型空间站提供保障。
广拓“最后一公里”空间。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创新的种子在宁波发芽、壮大。
依托北航在相关领域的雄厚基础和优势,该研究院已孵化宁波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方苑精机有限公司、宁波航大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高科技企业。
近期,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特聘教授李宇航基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了一种柔性、毫米尺度的电子器件,用以实时监测人体表皮应变。“该电子器件可用于监测手势、面部表情等,测量精度高、量程大、再现性好,在50%应变条件下的相对测量误差仅为3.39%。”李宇航说,研究成果在生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可穿戴、智慧医疗等柔性智能设备的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科研成果有力支撑宁波产业转型。据介绍,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已汇聚各类人才近250名,累计为宁波60余家企业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服务,所服务的企业整体产能超过50亿元。
“我们瞄准的是电动汽车增程器关键技术这个方向,通过一系列原创技术创新,实现三缸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并减少运行抖动。”研究人员高伟说,从2019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带领团队前往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商讨项目进展。深耕航空科技领域多年,如今在宁波,他的产业化之梦走出了关键一步。
在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像高伟这样冲着企业合作而来的研究员不胜枚举。“眼下,我们已经与慈星、胜克、九胜、柯力传感等宁波企业开展了产研合作。”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文通介绍,科技成果转化原本就是产业技术研究院肩负的使命,“我们将继续依托旗下六个创新研究中心,加快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支撑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发展
“此次入园,标志着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在宁波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致力于打造面向前沿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国内一流创新型研究院,为现代航空航天学科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王华明院士领衔的高端工模具中心、徐惠彬院士领衔的航空发动机中心、闫楚良院士领衔的先进飞行器中心、郑志明院士领衔的高精尖中心、房建成院士领衔的精密仪器与磁悬浮机电装备中心、焦宗夏院长领衔的先进机载机电和飞控中心……随着六个高标准实验室的建设启动,一支支高端团队携项目纷至沓来。
在副院长文通的办公桌上,精密仪器与磁悬浮机电装备创新研究中心9700平方米的新建科研办公大楼已规划妥当,占地2200平方米的磁悬浮及磁屏蔽技术洁净实验室也布置得满满当当。3台超大型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将“坐镇”场地中央,高速电机、磁屏蔽技术等实验室围在其旁。
在未来五年内,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将汇聚一支由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力争取得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重大成果,培育和引进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聚焦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高端制造和医工交叉等领域,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将建设若干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实验平台,持续产出高端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是宁波近年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结出的硕果。”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引导和通力协作下,全市研究院科技成果产出、产业化的市场化良性运营发展模式日趋成熟,一条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宁波路径”越发清晰。
该负责人表示,宁波将持续推进“栽树工程”,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科创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宁波,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为宁波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助力。
金鹭 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