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失败,才能真正寻到一息生机
国泰萧星:成为世界一流密封件品牌
本报讯 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280公里的恰希玛核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出口商用核电站。作为核电站的密封圈供应商,来自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的浙江国泰萧星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萧星)把“萧山制造”刻在了恰希玛。
大国重器离不开“精微小器”。在船舶、核电及军工等各个领域,对精密程度要求极高的密封圈是关键“小零件”。对于这类高精尖的冷门产品,普通企业往往避之不及,但国泰萧星董事长孙锦龙已在行业深耕35年。
“起初是‘借场地’‘借专家’‘借设备’。”孙锦龙回忆,国泰萧星通过与大专院校合作“借智”开发了上百种密封件。企业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柔性石墨密封材料便在欧洲展会上崭露锋芒。此后,小小的密封圈为国泰萧星打开了世界市场,企业的销售、利税开始连年翻番。这让孙锦龙意识到,追求行业绝对领先地位才能助推企业走向价值链高端。
依据这样的发展逻辑,国泰萧星建起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五大研发创新平台,每个平台都有各自的科研方向,包括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急需产品研发等,并最终形成了九大系列、300多个子项、40多万个规格的产品规模,产品覆盖填料静密封整个产品链。
虽然每个产品至少需要“熬过”5年乃至10年的研发周期,但在孙锦龙看来,“正是因为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失败,才能真正寻到一息生机。”最近,企业在5年前从零起步研发的超高温特种非金属垫片材料实现产业化,继40年前柔性石墨材料国产化后,中国填料静密封材料又有第二次重大突破。
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突破中,国泰萧星成了密封圈行业最高水平的代名词——仅去年,国泰萧星就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制修订7项,发布企业标准5项,累计申请专利10项,同时有5项省级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通过鉴定,另有5项也已进入鉴定程序。
创新始终是国泰萧星“骨子里”的基因。相关数据显示,杭州市制造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约为销售额的2%~3%,国泰萧星则达到5%~6%。随着杭州市提出“新制造业计划”,国泰萧星的目标是把这个数字逐步提升到9%。
未来十年,国泰萧星将从国际视野的高度打响世界品牌建设,并且重点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由于填料静密封产品制造具有“4多1小”(规格多、品种多、工艺多、紧急插单多、批量小)特点,是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最难实施的领域。这也被孙锦龙喻为国泰萧星“翻篇归零”的新起点。
目前,国泰萧星已累计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70%的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到今年年底前,企业将累计投入9000万元,用于零土地技改,进一步改善研发条件。
“多年前,行业归口单位组织我们去格力与美的数字化工厂参观学习,现在到国泰萧星也能看到数字化制造的场景了。”国泰萧星副董事长、总工程师吴益民欣慰地说。以精雕细琢的专注精神和创新力量向更深处漫溯,国泰萧星将以成为世界一流密封件品牌为目标,为下一个30年和百年国泰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金婷婷 徐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