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升级版
“浙江院士之家” 启动建设
本报讯 从埋头拉车到抬头看天,从低小散到高精尖,十年来,浙江省企业整体创新水平的快速提升,离不开院士专家的助力。12月20日下午,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10周年总结会暨“浙江院士之家”建设启动仪式在义乌举行。
“‘2017年度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前100家榜单企业中,有23家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建站企业进入榜单前十。”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10年的探索,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已成为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科协特点、产学研用合作协同创新的新路子,被誉为工作站的“浙江现象”。截至2018年11月,全省共建市级以上工作站869家,其中省级站201家;签约建站院士457名,其中省外院士428名(含海外院士机构院士58名),累计引进5200多名院士专家进站工作。48家工作站被评定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签约院士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
随着浙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区域对人才的需求凸显。院士专家洞察发展趋势、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创新资源,是人才工作的“富矿”。院士智力集聚载体也要进行创新和转变。
会上,“浙江院士之家”建设正式启动。接下来,浙江省将以“建家引智”的方式,搭建“院士创新联合体”的平台,全面打造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升级版。
据悉,根据计划,“浙江院士之家”设置有学术交流、决策咨询、项目引进、国际交流、文化传播等功能,自2019年起,每年在全省布局5个左右建设示范点,按照“试点先行、探索创新、保证质量、逐步推广”的原则有序开展。
各示范点主体原则以县级区域、特色小镇、高新园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的党委政府为主,将聚焦本地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促进高端人才资源与产业要素、科技金融等要素的高效融合,大力助推区域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具有一定经验和基础后,将向全省推广,最终在全省打造形成机制完善、保障有力、高效便捷的人才服务网络,成为浙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金字招牌”。本报记者 姚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