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改革开放40周年浙商生存发展报告发布

浙江747家市场主体活过40年

  本报讯  12月21日,《改革开放40周年浙商生存发展报告》在杭州发布。据悉,该份报告是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首次对市场主体数据的“大盘点”,也是首次对浙商与浙江企业生存发展状态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的梳理。

  《报告》显示,生存20年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较少。截至2018年1月1日,浙江省共存续市场主体577.3万家,其中存活40年以上的市场主体共计747家。存活20年以上的市场主体总量为12万家,仅占所有存续市场主体的2%。而存活5年以下的市场主体总量为354万家,占所有存续市场主体的61.2%。生存40年以上的市场主体集中在杭州、宁波地区,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报告分为主报告与3个市场主体样本两部分。3个市场主体样本分别为:宁波的维科控股、义乌的华川实业、湖州的善琏湖笔厂。样本选取兼顾了地区分布、所有制、产业类型、企业规模等各方面因素,以期通过微观经济细胞的成长史,从而透视改革开放40年浙江经济发展的辉煌历程。 

  《报告》显示,改革开放40年,浙江个体户的比重快速上升。市场主体5年累计消亡五成以上,只有近三成的市场主体能存活10年以上。市场主体存活1年后在下一年死亡的概率最高,达21.9%;存活2~5年后在下一年死亡的概率达10%;存活5年后下一年死亡概率迅速下降。市场主体的平均寿命为3~5年,生存瓶颈期为6~7年。市场主体寿命相对注册资本规模呈中间高两头低态势。市场规模在注册资本100万~500万元的企业,存活时间长的比例最高。浙江省注册资本规模50万元以下的市场主体占90%,呈现出注册资本规模越小,死亡率越高的现象。

  改革开放前浙江省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以1979年1月1日存货的市场主体计,公有制市场主体占比94%。自1988年以后,民营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民营经济主体占比则达到97.6%,成为全省市场经济绝对主导力量;公有制经济主体占比不足2%,外资经济主体以0.5%的占比,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介绍,针对截至2018年续存的市场主体法人代表和投资者年龄分析发现,70后已是中流砥柱,占比最高,为31%,80后占比28.2%,逐渐掌控未来。其中,女性占比也越来越高,约为29.9%。同时,来浙江投资的外省人占比越来越高,其中安徽、江西、河南名列前三,占比从1979年前的不到1%,上升到2009年至2018年的27.5%,这说明浙江省越来越开放,外部引进的人才、投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省外投资者主要投资软件信息和技术服务类产业。 

  改革开放40年,浙江堪称“模范生”。1978年,在当时28个省市区中,浙江经济总量排在第12位,人均GDP列第十六位。2017年,浙江经济总量列广东、山东、江苏之后,跃居全国第四位。

  本报记者 孙常云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浙江747家市场主体活过40年 2018-12-25 2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