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出台《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
涉及六大方面60条151项举措
![]() |
在12月1日召开的杭州市余杭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动员大会上,《余杭区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出台《余杭区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和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余杭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实践。
《意见》提出营造提质降本产业发展环境、更具活力创新创业环境、开放便利投资贸易环境、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独具魅力人文生态环境、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等六大方面的60条151项举措。亮点如下:
1.扩大政府产业基金规模。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余杭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凤凰基金), 加上现有的20亿元余杭产业基金和20亿元余杭转型升级产业基金,政府产业基金总规模将达到6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48亿元,可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我区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扩大企业融资担保资金规模。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由1亿元增资至10亿元,积极争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向上推荐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债提供政策性支持和部分增信措施,促进企业发债“应发尽发、能发则发、争取多发”。
3.扩大政府还贷周转资金规模。将政府还贷周转资金规模由2亿元扩大至3亿元,完善政府还贷周转资金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流程,缓解企业融资难,降低企业转贷成本。
4.鼓励企业创新成长。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安排100亿元以上用于支持全区重点产业发展。完善政府产业基金政策体系,到2020年,全区政府产业基金母基金到位资金力争达到50亿元。整合科技资源,通过实施机构建设奖励、重大项目补助、研发投入补助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
5.全面落实各项降本减负政策。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减轻税费政策及省新一轮35条减负政策,切实将各项减负惠企政策落到实处。持续优化电力、燃气、供水、通信、消防等市政公用设施接入,进一步减少环节、压缩时间、提升服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6.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总投资(含设备、软件投资)准入门槛降低至500万元,资助比例提高至6%;对评定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或智能制造项目的,总投资额可降低至300万元(家纺、服装等时尚产业降低至200万元),资助比例提高至10%,对被认定为省市重点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再追加资助2个百分点。对企业购置符合标准的工业机器人不受总投资额限制,按机器人购置款的6%给予资助,对购置国产机器人的再追加资助6个百分点。
7.强化人才引育留用。大力推动“双招双引”,人才项目可享受房租以及创业资助;对应届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来余杭创新创业的给予最高8万元的生活安家补助;在首期提供500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的基础上,再提供3000套精装修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每年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名。帮助人才和用人主体解决落户、医疗、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关键小事”。
8.保障人才安居乐业。创新人才住房保障机制,采取购租并举方式,在首期提供500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的基础上,再提供3000套精装修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到2020年,开工建设人才专项租赁住房9600套。开工建设公租房2300套以上,同时在新建商品住宅项目配建不低于地上总建筑面积5%的公租房,主要用于保障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的住房需求。
9.拓展创新孵化空间。实施大孵化器计划,进一步完善孵化器布局,明确战略定位,在重点产业平台和有条件的镇街开展区级科创园区创建和市级、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推荐工作,支持民营企业低效厂房有机更新创建孵化器,到2020年,新增物理空间300万平方米。
10.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组织区内企业抱团参展,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对企业参加“一带一路”国际性展会摊位费给予全额补助。支持企业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对外贸出口企业在有关国家和地区,按照原产地原则,研发、设计、加工、生产出口产品的,给予政策支持。
11.提高企业贸易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鼓励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出台小微企业联保政策,提高出口信用保险额度,扩大信保覆盖率。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境外客户资信调查,支持企业赴境外投资参保“海外投资险”。对出口企业境外商标注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给予支持。
12.压缩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简化优化标准化,2018年年底前确保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内;到2020年,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压减至75个工作日,小型项目压减至45个工作日。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试点,全面实施“标准地”出让制度。
13.大力扶持电商经营。鼓励淘宝平台内自然人经营者落户余杭,开发运用电子商务个体工商户主体登记系统(登记宝),实现一键在线办理《营业执照》。推进电子商务虚拟园区建设,制定各项电商服务与管理举措,保护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14.开通“亲清直通车”。线上依托钉钉管理系统开通“亲清直通车”管理模块,构建政府服务企业“双向互通”的信息平台,对企业上报反映的问题进行一体化分类流转办理、闭环管理。加强多维度市场主体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跟踪解决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线下健全落实区领导联系服务百大重点项目、“走亲连心”等制度,分级分类分批走访联系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15.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按季度、半年度、年度全面加快政策兑现进度,各部门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前申报政策兑现。通过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政策精准推送和上门服务,为企业答疑解惑,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
下一步,余杭将切实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摆在事关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抓紧抓细抓实,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列出清单,提出方案,限期挂账整改,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进一步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强化政策精准推送和上门服务,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不断提高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