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军 践行初心显担当
1998年第五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民进中央常委、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1986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1993年在浙江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中心进修。自1996年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来,历任外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
蔡秀军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腹部外科和腔镜外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造诣。他开展的背驮式肝移植,高难度的肝脏尾状叶、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完成了国内病例数最多的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
他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医者,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学者,同时还是一名兢兢业业的科研者、诲人不倦的师者,他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他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如同名字一般,包含了秀才的博学与军人的坚毅。
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践行之路,见证了蔡秀军从医30余年的不忘初心与邵逸夫医院20多年的砥砺前行。
一朝入门,敬业终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医疗条件还比较差。出生于台州温岭的蔡秀军告诉记者:“很多老百姓有的是因为经济困难、有的是没有好的医疗资源去世的。很多时候,病人连医生都看不上,更别说好医生了。”立志做一名医生的蔡秀军于是在1981年报考了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我自己对医学也非常感兴趣,觉得这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特别是外科,拿手术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心怀改变国内落后医疗水平的志向与对医学莫大的兴趣,蔡秀军从此走上了从医之路。
众所周知,学医几乎是没有回头路的,艰辛无比。博士毕业后去美国研修的两年,对蔡秀军的职业生涯影响很深。时隔20多年,回忆起当年的很多情景蔡秀军依然觉得历历在目。“那时候美国的医疗条件在方方面面都远超国内。他们不但硬件条件好,医务人员也极具敬业精神,无论是实习生还是主治医生、教授都非常敬业,实习生早上五六时就到病房,起码工作到晚上12时。”
这样的敬业精神,蔡秀军一直恪守至今。
从医不休,探索不止
“医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前进的学科,如果放弃了探索,也就放弃了这一行,我觉得这也是好的从医者必然也是科研者的内在需要。”
自1996年蔡秀军入职邵逸夫医院以来,这一创新理念始终伴随着这座医院的发展。
作为一名医生,蔡秀军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医疗器械。以他为首的医疗团队娴熟地掌握了“取石不切腹,开刀不用手”的腹腔镜技术,逐渐填补了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等省内空白,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等国内空白,奠定了邵逸夫医院在微创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目前,还有不少手术器械都是以蔡秀军的名字命名的。
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蔡秀军不断吸取国内外优秀的理念,“以人为本”成为邵逸夫医院的标签。“要成为好的医院,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同样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两者缺一不可。”蔡秀军介绍:“医院成立的头五年,美方的共同管理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五年,就不会有现在的邵逸夫医院。”如今,邵逸夫医院里的很多医生仍然坚持用英语书写查房记录,为的是有更好的英语水平学习国外更好的医学知识。在邵逸夫医院,病人可以通过支付宝来支付绝大多数的诊疗费用,看病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一系列“黑科技”被引进,病人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作为一名政府行政工作者,蔡秀军利用自己在政协工作的机会,大力推动医疗资源双下沉。在他的提倡下,目前邵逸夫医院向三十余家联盟单位派出入驻医生,缩小城乡之间医疗差距,让更多的农村老百姓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我一直鼓励年轻医生如果有机会去国外学习一到两年,学习他们的技术、理念等,做一名好的医生得有学无止境的境界。”蔡秀军说。
医者仁心,初心不忘
多年的努力,也让蔡秀军收获了诸多荣誉。2016年9月,他被授予“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称号,成为国内肝脏外科领域首位获此殊荣的外科学家。蔡秀军却说:“荣誉不是终点,而是继续努力的起点!我是医生,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帮助病患,而不是去获得荣誉。”
今年9月,蔡秀军在西安回杭州的飞机上帮助了一位突发肾绞痛的患者,引发了社会关注。“在我看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我当时更担心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能不能帮到那位病人,毕竟蔡秀军也不是万能的。但我是学医的,那样的情况下必须站出来,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这是我作为医生的本分。”在蔡秀军看来,头衔、荣誉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在他心目中排第一位的始终是“蔡秀军医生”这个称呼,因为治病救人是他追求一生的初心与信念。
蔡秀军是第五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虽然时过20年,他还是一直以此鞭策自己,“现在的年轻一代有更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我希望他们能继承老一代医务工作者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更多的利他主义,能够为病患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多年来,忙碌的蔡秀军几乎每天只睡5个小时,为的是能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虽然采访时间不长,但他的儒雅、博学、坚毅仍然让人感受深刻。谈论医学,他滔滔不绝;提及病患,他悲悯耐心;聊到学生,他满脸骄傲;问及初心,他坚毅无比。
往后的从医之路或许依然辛劳难走,但这位博学者一定会以最优雅的姿态,为人类这一崇高的事业奉献终生。